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4版
发布日期:
授业有术,传道为先
◇袁宏林(环境学院)
  《师说》有云:“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经典名言将“为学”与“为师”阐述的至清至明,也成了教师职业的铭文。为学者选择建大来求学,是对我们的认可;为师者又该如何施以传道授业解惑,是值得深思的课题,也是给每位师者的考题,培养效果的优劣也就成了鉴别师者的标准。
  本人从教30余载,为本专业授课七八门类,三尺讲台上的经验自然也就积累了一些,然授业之术的不断改进一直不敢懈怠。早期的授课方式多围绕传授知识,认真备课、细致讲解也就成了一贯的做法,可谓“授之以鱼”。然而,久而久之,发现这种方式就像是做报告,并非真正意义的授业,学生在获取技术知识的同时还在哪些方面有所收获,尤其是能力的培养是必须考虑的问题,思考之后对授课内容及方式进行改进是我一直坚持的做法。
  为学者皆欲成才,才之能用、才之可用方为育人之本,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书育人的根本原则,因此思想教育及道德培养是教书育人的基础。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列举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实际案例与学生展开讨论,讨论内容不能仅局限于技术问题,还要将现场工程师的优良品质展现给学生,更要将这种工作精神提升到社会责任感层面,以启发学生正确理解精神和物质、责任与奉献的关系,让学生多有感悟是思想道德培养的“穿针线”,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鉴于学生的成长环境和经历千差万别,思维方式和理解问题的能力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采取启发式教育更胜过说教式教育,设法触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是师者应具备的授业技巧。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关键知识点一般是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作答,从学生回答结果中判断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掌握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宽度,然后再讲解更科学合理的答案,以此启发和培养学生求知求真的思维方法和学习精神。
  为学者有惑是其深入思考的表现,无论任何时候,只要学生提出问题我都会在第一时间给予解答。结合学业指导工作经常邀请学生来面对面讨论各类问题,更是师者应有的态度。
  都说老师是园丁,用心浇灌、用情呵护、善意修剪,何愁大树不参天?

版权所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