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第7版版
发布日期:
用情感让教与学再近些
◇鱼大麦
  在草堂校区值班期间,我数次回到课堂,在听课时发现有的老师十分重视活跃课堂气氛,课堂上师生互动较多。让我深有感触的是,情感让教与学更近,教师的情感投入程度,往往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是师生共同参与课堂进程。课堂教学是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感的生命过程,这一过程是师生共有且要双方同步才能完成的。譬如,有的老师在课前教学设计环节花了很多心思。表现在课堂上,就是既坚持点名,又通过提问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坚持点名有效地提高了上课出勤率,难度适中的提问让学生能当场回答。此外,有的老师还鼓励学生进行反问。如此一来,“多管齐下”让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联系更为频繁,提问加大了学生的专注力,反问让学生多了参与感,讨论式教学让课堂氛围更为活跃,有利于学生加快吸收课程内容。
  二是重视运用个性的教学手段。近年来,“龙袍加身”讲解中国近代史的董立功、把《孙子兵法》讲成相声段子的于凡、用麻城普通话授课的戴建业以及我校高呼“唐诗万岁、宋词万岁”的潘鼎坤等老师,因教学风格各异而成为“网红”,让网友感慨这些“别人家的老师”让他们“真想重返校园”。
  对于“网红教师”,人们褒贬不一。但难以否认的是,这种课堂教学的崭新尝试,一改同学们对教学“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的传统印象,让课堂内容有料也生动有趣。他们认为,学生上课不听,责任主要还是在于教师。痛感于总有学生“身在曹营心在汉”的课堂情境,“把学生从睡梦中和手机上拉回讲台”就成了他们创新教学方法的第一要务。丰富的手势与表情、略为夸张的语言表达以及妙语连珠的幽默感加持等非常“吸睛”,他们想不“火”都难。
  三是让“叫座”与“叫好”相得益彰。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反差是教师们的一个心结,它把一个尴尬的事实摆在了面前,那就是优质的教学内容未必能够称王,叫好不叫座有可能是常态。
  那么,怎么办?《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提出了“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等目标,这就要求广大教师不断突破传统的教学思维定式。归根结底,“叫好”是教师的基本功,“叫座”亦是教师与时俱进的智慧。
  深度分析“网红教师”现象就会发现,颇具张力的教学手段的运用只是他们走红的表象,而情感的炽热投入才是内核。活跃的课堂表现让大家强烈地感受到同学们对教学多元化、个性化的呼唤,他们运用教学手段的生动性和丰富性,并没有削弱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严肃性。甚至,教学内容在富有情感的表达中显得更加接地气,从而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持了教学黏度,进而扩大了内容分享度。
  对教育而言,情感始终是第一位的。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中,已过鲐背之年的潘老开口那句“我们当老师的,什么时候坐着讲过课?”之所以震撼全场,是他从事教学工作六十余载“择一事,终一生。”的真情使然。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雅斯贝尔斯的这句名言,亦彰显出情感对教育潜移默化的作用。情感让教学形式上的“叫座”与内容上的“叫好”成了一对翅膀,两者同等重要,两者相得益彰。
  就此而言,“叫好不叫座”的现实让教学暂时陷入困境,也意义非凡,它意味着新时代的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期。在这个机遇期,全国教育大会提出的“教育投入要更多向教师倾斜,不断提高教师待遇。”让大家吃了一颗“定心丸”,而“做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则是新时代对教师更高的要求。为适应这一要求,广大教师不妨用情感让教与学再近些。

版权所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