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第7版版
发布日期:
用夯土打造“梦幻城堡”
  在刚刚结束的2018年“创青春”浙大双创杯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我校无止桥土生土长公益团队在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的激烈角逐中,一路披荆斩棘,最终斩获公益组金奖。11月13日晚7点,由我校研究生联合会主办的“创青春经验分享会”在土木楼举行,无止桥土生土长公益团队作为获奖代表在会上给大家分享了他们成长路上的点点滴滴。 
  

萌芽初生

 
  延安是团队创始人——风景园林学2014级刘川的故乡,当地人世代居住在一种叫做窑洞的土房子中,这种建筑冬暖夏凉,节能环保。而近年来,她发现家乡越来越多的土房子被砖瓦房取代。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离乡一把土的风俗,土是游子与家乡间情感的维系。而如今在很多人的概念里,土却成了落后的代名词。”刘川感慨道。
  刘川经过风景园林学的专业学习后,她了解到:生土作为建筑材料显示出极高的可持续性能,并且是可以做出高品质建筑的。“那么我是不是可以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为家乡做点什么呢?”刘川在心里盘算着。
  带着这样的想法,在2016年她加入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无止桥营造公社,进入了无止桥慈善基金会,这里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并携手成立了土生土长公益团队。他们不断奔赴农村第一线,致力于做农村土建筑文化保护者和农村生活改善的见证者。
  在国内仍有6000万人居住在土房子中,而西部就占了60%。团队技术部的欧小苏说:“我们想要把我们的想法和技术付诸实践。”
  通过对人文背景、地理背景、水土风貌、人群关系等诸多方面的调研与分析,最终,他们把实践基地锁定在了——马岔村,一个坐落在甘肃省会宁县的贫穷落后的小村庄。
  “若选择别的地方可能是锦上添花,但对于这里则是雪中送炭。”2015级建筑学的李蕴清在分享会上回答提问时说,“这个地方很穷,如果这个地方能解决,那在其他地方也就不成问题。” 
  

风雨兼程

 
  虽然信心满满,但拿出一个出色的方案并非易事。
  “黄土,干旱,贫瘠,这是马岔村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村民的生活用水都是存放在水窖中收集的雨水;村民自己建的夯土房,因技术条件达不到,出现了夯土被侵蚀的现象;没有一个完善系统的方式处理各类生活垃圾,只是堆放……看到这些,我的心里五味杂陈,也坚定了我此次来的初衷。”刘川感慨道。
  通过调研数据的反馈,以及在与穆钧教授以及周铁钢教授的多次交流与沟通下,他们将老师们在绿色建筑、传统民居保护、生土结构等方面的科研成果进行技术转化,为项目的推进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我们选取当地原土、细沙和砾石混合物,通过改变不同的材料配比,有效克服了生土材料在力学和耐水性能方面的缺陷。”欧小苏介绍道,“我们对国内现有产品进行经济性和适用性改造,研发出了适用于西部农村现状和资源条件的气动夯锤,这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
  “我们和周铁刚老师利用常规的竹胶板和型钢来设计模板,形成了一个简单易操作的抗震结构体系。经过震动台实验证实这个体系可满足8.5度地震设防烈度。”李蕴清自信地说。
  但在村民们看来,土房子就是贫穷落后的象征。如何让村民们了解土房子的优势,改变固有的观念又成了首要解决的问题。
  “说起这个不得不感谢我们的老师了,穆钧老师经常带着我们和村民一起拉家常,把村民当作家人,了解他们的真正需求。同时将土建筑及我们的新技术优势一点点渗透给他们。”2015级建筑学的王思婕说。
  “利用当地丰富的土资源,我们为村口车站修设候车厅、夯造生土座椅,为村民带来了实质性便利。村民也开始慢慢接受我们,每次见面都会热情地和我们打招呼、聊天,也时常会把家里好吃的拿来分给我们吃。”李蕴清感动地说。
  “我们与当地村民共同组建一支施工队,为村里一户最困难的人家建了一个新型夯土民居示范房。一方面能让村民们切身感受到土建筑的优势,另一方面能将现代夯土技术与当地的技术相融合,将核心技术教会他们。”王思婕说,通过全程的亲手建造,从墙体实验,到粉土、拌料、支模、夯土到实际建造都给每个人都带来难忘的体验。
  看着新建成的集节能效率高、抗震效果强、造价成本低于一身的示范房,村民们了对传统夯土技术有了信心。 
  

雨过彩虹

 
  在项目的推进中,如果只是以政府的支持、社会群体捐赠等方式作为项目运转的资金来源,资金链一旦断掉,这个项目就很难为继。
  团队成员,2014级财务学的赵璐表示,为了提升自我“造血”能力,他们与房地产企业合作,在一些小区做生土景观、生土体验;与政府进行PPP模式的合作;制作工艺品进行售卖等方式,将商业模式与公益模式结合起来,为他们带来收入。
  在他们的努力下,一座座活动室、农村淘宝商店、诊室、幼儿园、库房、公共卫生间、户外活广场地等功能空间拔地而起,成为了马岔村的新景观,而其中最有意义的就数夯土活动中心了。
  王思婕兴奋地说:“活动中心可以大体上辐射到整个村子,甚至别的村子的村民都会过来,这里成为了村民们的文娱中心。白天很多大叔在里面唱着秦腔,晚上阿姨伴着网络上流行的歌曲跳着广场舞,好不欢乐!”
  马岔村活动中心在2017年11月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保护“创新设计奖”,同年还荣获了住建部田园建筑一等奖。 
  

硕果累累

 
  在这样的合作之下,团队与当地村民在马岔村共同修建了生土民居示范房1座,生土民居推广房十余座。这些丰硕的成果不仅成为了团队将这件事情继续做下去的动力,也成为了当地人的一种骄傲,更成为乡村了解城市的眼睛。
  欧小苏说:“非常开心能够来到这么美丽的村子,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接触到了别具魅力的地方文化,学习到了看待问题的不同角度。对自己所学专业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深刻体会到了坚持和毅力的重要性。”
  他们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实际施工相结合,创造出了就地取材的低成本、绿色、可持续性建筑,不仅给当地带来了活力与欢笑,使当地的记忆与文化得以传承,还在马岔村留下了他们对土建筑文化保护的赤诚之心。
  2017年9月,无止桥土生土长公益团队带着这样的一份答卷参加了大学生创业比赛。脚踏实地,团结协作,具有胸怀天下的责任意识以及结合自身专业的创新意识是他们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他们立足与国家乡村振兴政策,以夯土为启发点,着力研究夯土方向,推广夯土技术。坚守了“将夯土技术与生土建筑广泛地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做农村建筑文化保护的革新者”的初衷。
  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洒下了青春的汗水,却收获了责任与担当。落日余晖下,一座座梦幻城堡正熠熠生辉... (学生通讯员 曹丽娜 卢政)

版权所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