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徐德龙同志生平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我国著名无机非金属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原党组成员、副院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原校长徐德龙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8年9月21日20时51分在北京逝世,享年66岁。
  徐德龙同志1952年8月出生,甘肃兰州人,汉族,1968年3月从兰州市西固区入伍,先后任新疆军区警卫团战士、副班长。1972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考入西安冶金建筑学院(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水泥工艺专业学习,1976年7月毕业后留校,先后任教师、副教授、教授。1993年3月,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料工程系主任。1995年6月起,先后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副校长、常务副校长。1998年3月,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9年起,兼任陕西省侨联主席,陕西省科协副主席,当选为中国侨联第八届、九届委员会常委。2014年5月,任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徐德龙同志是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徐德龙同志于1983年获南京化工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工学硕士学位,1990年在原西德克劳斯塔尔大学获德国政府学位工程师资质,1996年获东北大学钢铁冶金系钢铁冶金专业工学博士学位。他曾担任中国硅酸盐学会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颗粒学会理事会副理事长、国家建材工业科教委高级顾问、中国金属学会常务理事、国家保密技术专家组专家、国家干法水泥回转窑预热预分解技术研究推广中心主任、生态建筑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生态水泥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陕西省新型干法水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陕西省生态水泥混凝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A级会员、英国混凝土技术学会会士、陕西循环经济工程技术院理事长兼院长等职。
  徐德龙同志追求真理矢志不渝,科技创新敢为人先。他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百余项重大横向科技项目。在水泥悬浮预热预分解技术、粉体工程等方面取得多项重大成果。对以悬浮预热预分解技术为核心的新型水泥干法生产工艺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提出了许多创新理论和新颖的观点、并完成了卓有成效的工程实践。他带领团队对国外引进的三种立筒预热器窑,开发了三个系列的改造技术,使其产量翻番,节能30%以上,水泥熟料质量显著提高,他们与相关厂家利用该系列技术改造了43条生产线,经济效益显著提升。他创造性地提出了高固气比换热、传质和反应理论,利用原创性的高固气比预热分解技术建成和改造了10余条生产线,主要指标创同类型窑国际领先水平。他主持设计了当时全世界较大规模的冶金工业渣微粉生产线,在多家钢铁企业推广应用了42条生产线,各项指标居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工业废渣的资源化,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建成集教学、科研、技术装备开发和新技术推广为一体的粉体工程研究所,为中国建材工业培养了一大批工程技术人员和专家。徐德龙同志科研成果突出,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发明四等奖1项,国家科技成果推广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和成果一、二等奖10余项,科技成果入选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国家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等荣誉称号。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准专利80余项,出版专著3部,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百余名。
  徐德龙同志献身教育无怨无悔,锐意改革鞠躬尽瘁。1998年3月至2013年7月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长期间,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班子成员一起,明确发展思路,深化综合改革,学校各项事业实现新突破。他不好高骛远,不急功近利,扎扎实实打基础,聚精会神创特色,以极大的魄力和智慧,带领全校师生员工,深入推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工程、学科建设工程、人才队伍建设工程等六大奠基工程,学校综合办学实力显著增强。在他的主导下,学校竞拍收购大型破产企业——原陕西钢厂,兴办独立学院——华清学院,创建科教产业园区,带领学校走出了一条“企业做大做强,资源支撑办学,学校引领社会”的特色发展之路。他总结凝练了“传承文明,创造未来,育才兴国,科技富民”的办学宗旨、“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精神,以及“自强、笃实、求源、创新”的校训和“为人诚实,基础扎实、作风朴实、工作踏实”的校风。他按照“书院-学院(学科)制”的办学理念,规划建设中国特色鲜明、风格独树一帜、格调高雅别致的草堂新校区。他积极探索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道路,提出“传承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精粹,借鉴和汲取世界现代大学先进办学理念,面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际,走出一条中国特色高等教育道路”的教育理念,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和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教育理念将永载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办学治校的史册。
  徐德龙同志推进工程科技发展,求真务实砥砺创新。2014年5月至2018年6月,徐德龙同志担任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第六届副院长,机关党委书记,担任中国工程院保密委员会主任、科技合作委员会主任、咨询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学术与出版委员会副主任,分管机关和科技合作工作。在担任工程院机关党委书记期间,他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机关党建责任,积极参与并扎实推进院机关“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专题教育,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他着力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完善规章制度,营造机关和谐氛围。他坚持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集体领导作用,切实做好机关党委各项决议、任务的贯彻落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不断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徐德龙同志高度重视科技合作工作。他全面布局,精耕细作,致力于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强调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强调工程科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强调面向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大支持力度。他深入调查研究,重视地方院士服务联络机构和科技合作平台建设,倡导整合资源,促进统筹协同,完善了中国工程院的科技合作协同体系。他鼓励科技合作,注重成果转移转化,有力地提升了科技合作的质量和效益,为工程科技思想库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他的积极倡导推动下,中国工程院2015年实现了院地战略合作关系在全国各省区市的全覆盖,2016年实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工作站在全国各省区市的全覆盖。
  徐德龙同志重视并积极参与国家高端科技智库工作。他主持了“秦巴山脉绿色循环发展战略研究”重大咨询项目,提出多项重大措施建议,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批示,有关建议被国家“十三五”规划采纳,为秦巴山脉绿色循环发展提供了切实指导。他还主持领导了中国工程院“会泽历史地段保护规划与建筑整治研究”“会泽传统民居保护与安全性提升策略研究”“绿色制造发展战略研究”等战略咨询项目的研究,为努力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端工程科技智库,献出了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智慧。
  徐德龙同志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对党忠诚、热爱祖国、治学严谨、管理有道、风范儒雅、品性高洁。他自觉把个人追求同国家和人民的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为我国工程科技和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有着崇高的思想境界、高尚的道德品质、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克已奉公的工作作风、鞠躬尽瘁的无私奉献精神,是广大科技教育工作者的楷模。他的一生是为我国工程科技和高等教育事业孜孜追求、不懈奋斗的一生。他的逝世是中国工程院的重大损失,也是我国工程科技界的重大损失,他的学术品德和崇高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徐德龙同志安息吧!

版权所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