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4版
发布日期:
铸就“国之重器”的钢铁脊梁
◇赵刚

   
  我叫赵刚,1998年进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钢铁冶金专业学习;2002年至2004年就职于莱芜钢铁公司;2004年至2007年重回母校攻读硕士研究生;2007年以来就职于鞍钢集团钢铁研究院,主要负责我国国产航母甲板钢的研发工作等。
  总的说来,在建大本科四年的学习与生活,是创新的,是求实的,是拼搏的,是奉献的,也是美好的、令人留恋的。就像妈妈的怀抱,永远都想依偎着撒娇。大学时期,我印象最深的是学院张朝晖教授上的课。他讲课时不单讲专业课,还给同学们讲整个钢厂的生产实际。张老师的课对我毕业以后进入行业起到了启蒙的作用,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
  大学四年,母校教会我要想做好事,先要做好人,做人最注重德行;大学四年,母校教我要有刻苦钻研的态度和精神,强化专业基础知识学习,为后续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大学四年,母校为我们所有学子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2年毕业时,我以专业课第一的成绩走上工作岗位,这份小小的成绩也算是自己回报母校深情厚谊的一份心意吧。
  走上工作岗位之初,身边来自985、211名校的同事太多了,但和他们在一起时,我并不觉得自己弱,我牢牢记住了母校“为人诚实、基础扎实、作风朴实、工作踏实”的校风,认真埋头搞科研,一门心思地做好国家重点工程、重点型号关键材料的研制工作。
  2007年,鞍钢首次派代表队参加国际钢铁协会组织的“第三届国际网络炼钢挑战赛”,我代表鞍钢参赛。国际网络炼钢挑战赛可谓强手如林、竞争激烈。在备战过程中,我没有浅尝辄止,而是不停地改进技术,每天晚上都加班练习,经常在电脑前一坐就到了凌晨甚至天亮,通过不断地琢磨技巧,比赛前夕总算整理出了最佳工艺路线。
  2007年11月27日20时,比赛正式开始。经过24小时连续激战,我最终以26.59美元/吨钢的最好成绩,打败26个国家千余名参赛选手,夺得了企业组冠军,为鞍钢在国际舞台上争得了荣誉。
  颁奖典礼上,鞍钢总经理问我,你是哪所学校毕业的,拿到硕士学位半年的我当场自豪地说,我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
  2011年,我们接到了航母甲板钢研制的任务。甲板是航母舰体结构的关键部位,功能和作用十分特殊。在航母上,飞机在一两百米内,就要从静止状态完成滑跑、起飞、腾空的过程。当飞机加力开到足以飞起时,发动机喷射出的火焰可达上千度,足以把一般钢材制作的甲板熔化!一般舰载机每架都有三十多吨重,降落着舰时,对甲板的冲击力极大,因此,对甲板的抗冲击力、抗扭曲力的要求就非常高。此外,航母甲板还要有抗敌方穿甲弹攻击的较强能力。
  为了能够成功研制甲板钢,鞍钢特地定制了超宽轧机。这台轧机重760多吨,由40台左右的单机设备组成,占地约200延长米,零部件达10万个左右,可以轧制宽度5.5米的钢板,轧制长度可达40米以上。
  虽然有了机器,但想要研制出合格的甲板钢亦困难重重。为了保障甲板钢的顺利研制,每隔一段时间,我就要乘坐高铁赶到距离鞍山100多公里外的鲅鱼圈,跟踪军工钢的生产。那段时间基本上一个多月,差不多是24小时一直在厂里,从前线到后线各个工序进行跟踪,每天只能睡几个小时。
  功夫不负有心人。从山东舰特种钢材的攻关研制,到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首次航行试验任务成功,我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国家交给我的各项任务。未来,我要继续弘扬母校“四实”校风,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通过提升自己的研发能力和研发水平,保证我们国家、我们军队的海军走向更远,走向更深蓝。
  (本文根据资料整理,来源央视新闻、青塔、《西安建大报》等)2018年6月,赵刚应邀回校在毕业典礼上发言。

版权所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