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孙博华院士团队、云斯宁教授团队、宋战平教授团队分别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本报讯 日前,我校孙博华院士团队、云斯宁教授团队、宋战平教授团队分别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我校力学技术研究院孙博华院士团队在折纸及其启发结构的力学特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充气驱动双稳态折叠梁的弯曲性能》为题,发表在工程技术国际知名期刊《工程结构》(Engineering Structures,SCI一区TOP期刊)上。孙博华院士为论文通讯作者,博士研究生赵良杰为论文第一作者,我校为论文独立完成单位。
  该论文对折叠梁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利用平面激光切割技术,制造了折叠梁原型,并进行了三点弯曲试验,以分析其弯曲特性。评估范围涵盖梁内气压、支撑约束、折叠循环以及几何参数等因素的影响。研究发现,梁的可折叠特性会削弱其结构强度,然而,通过增加支撑端约束、增加上部板和调整基本单元角度等措施可提高其抗弯性能。论文所研究的充气驱动双稳态折叠梁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需求调整结构的几何尺寸和单元角度,在应急抢险及大型商业活动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我校材料学院云斯宁教授“新能源材料”团队在无机非金属能源材料高效和资源化利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设计肖特基耦合p-n结以提高析氧反应的动力学行为》为题,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JMCA(SCI一区TOP期刊,A类期刊)上。云斯宁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博士研究生杨光平为论文第一作者,我校为论文独立完成单位。
  研究团队设计出了一种Schottky耦合p-n双异质结催化剂,在提高析氧反应动力学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Schottky结和p-n结的协同耦合,调节了催化剂的电子和能带结构,优化后的电子结构有利于在含氧中间体上实现理想的吸附,从而实现了优异的催化性能,使双异质结催化剂成为有发展前景的碱性OER电催化剂。
  我校土木学院宋战平教授“隧道与地下工程创新”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期刊影响因子6.2,中科院分区一区TOP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宋战平教授、刘乃飞副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硕士研究生郭德赛为论文第一作者,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
  论文以贵阳市轨道交通一号线和三号线为背景,对掘进机施工性能和掘进特性进行现场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建立了硬岩悬臂掘进机掘进性能预测的数据库。将主成分分析法(PCA)引入深度置信网络算法(DBN),对DBN模型的输入参数进行优化,提出了基于PCA-DBN的硬岩悬臂掘进机性能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这一新模型能够根据工程实测数据对掌子面前方地层掘进机掘进性能实现实时、连续预测,其准确性优于DBN模型,能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

版权所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