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4版
发布日期:
踔厉奋发 笃行不怠 奋力谱写新时代建大振兴新篇章
——寄语建大年轻干部
◇党委书记 朱晓渭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年轻干部队伍建设。去年下半年以来,学校党委在对干部队伍情况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优秀年轻干部选拔任用力度,全校干部队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总的来看,年轻干部政治素质好,学历层次高,学习能力强,专业特色突出,思维活跃,干事热情高,得到了组织的肯定和干部群众的认可。但我们也要有个客观评估,毕竟大家长期在一个比较单一的环境工作,总体上还是缺乏严格的政治锤炼和全面的实践锻炼。从我们综合研判和平常掌握的情况来看,年轻干部身上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有的从政治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强,有时思想上犯糊涂;有的自我感觉良好,学习意识不够强,心态不够端正;有的作风不够实,花拳绣腿,不能实事求是、直面问题甚至只报喜不报忧;有的主动担当、攻坚克难的劲头和能力不足,存在求稳怕乱思想,不会创新、不敢创新、不愿创新的问题较为突出;有的严格要求自己不够,对不正之风、腐败围猎缺乏警惕,等等。这些都说明,对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必须坚持更高标准、更严要求,一刻也不能松懈,一点也不能放松。我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的重要讲话和中央有关精神,结合落实省委“勤快严实精细廉”要求,给大家提六点希望,与大家共勉。
  第一,信念坚定、头脑清醒。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党员干部有了坚定理想信念,才能经得住各种考验,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就经不起风吹浪打,关键时刻就会私心杂念丛生,甚至临阵脱逃。大家都比较年轻,正处在成长成才的黄金阶段,第一位的就是要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拧紧理想信念的总开关,这样才能站得高、看得远,行得正、走得稳。对党员干部来讲,是有坚定理想信念,还是满脑子功利私欲,决定着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行为举止。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精神空虚、意志消沉、心为物役,信奉金钱至上、名利至上甚至堕入腐败的深渊,说到底都是理想信念动摇所致。大家学习党史,应该都有深刻的体会,坚定理想信念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在斗争实践中不断砥砺、不断考验的。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因为终极目的的不同,在行进时,也时时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叛变,然而只要无碍于进行,则愈到后来,这队伍也就愈成为纯粹、精锐的队伍了。”我们一定要牢记,坚定理想信念是终身课题,必须常修常炼,要信一辈子、守一辈子。作为高校领导干部,要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反复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系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真正把“两个维护”铭刻在头脑里、体现到行动上。
  第二,如饥似渴、刻苦用功。当一名优秀干部,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指出,“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好像一个铺子,本来东西不多,一卖就完,空空如也,再开下去就不成了,再开就一定要进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处在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干着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如果知识不够、眼界不宽、能力不强,就会耽误事。大家正是长本事、长才干的大好时候,一定要珍惜光阴,如饥似渴学习,一刻不停提高。要发扬“挤”和“钻”的精神,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及时跟进学习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学习中央决策部署和法律法规,学习高等教育政策和理论,学习先进制造、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知识新技能,使自身能力素质适应发展需要、紧跟时代步伐。我们学校要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必须推进转型升级,具体就是学校“11445”发展新格局提出的“智能+、绿色+、健康+、国际+”的“四+”转型路径,而每一项转型,都与国家战略密切相关,都与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密切相关,都与新知识、新技术、新业态密切相关,如果不学习,就跟不上学校发展的思路,也就难以发挥好作用。我们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实践出真知,实践长真才。学校工作量大面宽,每个干部也不是总在一个岗位上工作,都学过了、学好了再来干是不现实的,要坚持“干中学”“学中干”,边学习边思考、边干活边琢磨,多探究现象背后的本质是什么,多想想哪种方法解决问题最管用最有效,这样就能以知促行、以行促知,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干事本领。
  第三,知重负重、勇于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党把干部放在各个各岗位上就是要让大家担当作为,而不是做官享福。当前,高等教育竞争更加激烈,学校发展面临的形势异常严峻,我们肩上的任务艰巨而繁重。今年已是“十四五”的第二年,我们要通过“十四五”时期的建设发展,力争实现“双一流”突破,如果没有背水一战的决心、改革创新的勇气、狠抓落实的作风,再好的愿景都会落空。我反复讲,建大的出路,一靠改革创新,二靠真抓实干。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天底下没有那么多四平八稳、顺风顺水的事,要改革就会有风险,有风险必须要有担当;要发展必须有作为,有作为就要有担当。如果事情都那么好干,谁上去都能干,那还要我们这些“关键少数”干什么,还要担当干什么?事物往往就是这样,越怕事越容易出事,越想绕道走矛盾就越堵着道。年轻干部精力充沛、思想活跃、敢拼敢冲,富有激情和活力,这是干成事业的独特优势。大家要自觉接好时代的接力棒,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挑起该挑的担子,干好该干的事情,不推诿躲闪、不避重就轻。要下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决心,拿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铆足劲头攻险关、拔硬寨,让自己在摸爬滚打、冲锋陷阵中壮筋骨、长才干。爱因斯坦曾说过:“态度上的弱点会变成性格上的弱点”。干事创业首先要有一个坚定的态度,建大干部就是要有一个舍我其谁、当仁不让的态度,要涵养勇立潮头、争当时代弄潮儿的志向和气魄,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敢于第一个“吃螃蟹”,勇于突破重点难点问题,善于以新思路、新举措推动工作迈出新步伐、开创新局面,真正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把“想到了”变成“做到了”,把“做到了”变成“做好了”。
  第四,只争朝夕、苦干实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事业不能做样子,必须脚踏实地,抓工作落实要以上率下、真抓实干。”建大的振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要撸起袖子、挽起裤腿、扑下身子,实实在在地做、默默无闻地干,积小胜为大胜,不摆花架子,不急功近利,不投机取巧。在去年的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上,我讲了“不抓落实一切等于零”,就是因为我们干部抓落实的能力作风还不能令人满意。业绩都是干出来的,真干才能真出业绩、出真业绩。对当务之急,要立说立行、紧抓快办,不能慢慢吞吞、拖拖拉拉,决不能把“说了”当成“做了”、把“发文了”当成“落实了”、把“开会研究了”当成“问题解决了”、把“任务分解了”当成“工作完成了”。对长期任务,要保持定力和耐心,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滴水穿石,久久为功。要坚持“致广大而尽精微”,着眼全局谋划,细致精当操作,以绣花功夫把工作做扎实、做到位。当前,全校上下正在全力推进实施“11445”发展新格局,每一名干部都要明确自己在新格局中的角色和作用,每项工作都要明确工作目标,明确往哪抓,抓什么,怎么抓,抓到什么程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同心同行、同向发力,形成“双一流”建设的强大攻势。每项工作都要有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有近期、中期、远期目标,要拿出方案,分步骤、分阶段、有章法地扎实推进,不能“一阵风”“雨过地皮湿”,也不能“狗熊掰苞谷,掰一个扔一个”“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如果是这样,再好的蓝图也会落空。
  第五,时刻检视、作好表率。作风就是形象,关系人心向背。从实践中看,大家公认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干部,作风一般都比较硬朗;反之,实绩劣、口碑差的干部,大都是作风上有问题。年轻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干部群众都很关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作风养成放在突出位置,经常检视反省,“吾日三省吾身”,不断改造提高。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真抓实干,坚决反对形式主义。我们学校发展到这个节骨眼上,来不得半点虚浮和懈怠,一定要把“四实”校风彰显在工作的各环节、体现在一言一行中,坚持问题导向,实事求是地研究和解决好学校发展中的每一个问题。去年以来,学校在稳定安全等方面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检查下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作风不够务实、工作不够扎实、责任落实不够到位。学校党委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大家要引以为戒!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加强科学论证,按规律做事,按规矩办事,防止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蛮干。现在好多干部不愿深入调查研究,不会调查研究,习惯坐在办公室里想当然、拍脑袋,这是要不得的。大家不能懒,不能养尊处优,不能身子不动。一定要到师生中去,到教学科研一线去,倾听师生所想所急所盼,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要大力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把师生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根深深地扎在师生之中,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诉求,千方百计解决好他们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高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针对师生普遍关心的问题,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苦口婆心,解疑释惑,化解矛盾,凝心聚力,切忌官气十足、高高在上、脱离群众。
  第六,严守规矩、不逾底线。习近平总书记6月17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深对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认识,提高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能力和水平,全面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廉洁是我们干事创业的底线,纪律是我们不能触碰的高压线、不能逾越的红线。大家在中央的通报材料、媒体报道中都看到过,有的年轻干部前脚走上领导岗位,后脚就陷入贪腐,不是晚节不保,而是“早节”就没保住。这要引起我们的高度警醒,组织培养一名年轻干部很不容易,如果把持不住自己,在廉洁上“湿鞋”甚至“滑倒”那是多么可惜的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守住拒腐防变防线,最紧要的是守住内心。心有所畏,方能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我们要坚决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决不能在“月黑风高无人见”的自欺欺人中乱了心智,不能在“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花言巧语中迷了方向,不能在“富贵险中求”的侥幸心理中铤而走险,不能在“法不责众”的错误认识中恣意妄为。守住拒腐防变防线,要从小事小节守起。小洞不补,大洞受苦。要带头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不该说的话坚决不说,不该吃的饭坚决不吃,不该去的地方坚决不去,不该交的朋友坚决不交,保持艰苦朴素、清爽硬朗的良好形象。作为高校领导干部,我们还要特别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礼记·大学》中说:“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大家一定要管好自己、管好家属,管好子女,不要在这方面出问题而被社会诟病。工作之余多陪伴家人、尽享亲情,清茶一杯、手捧一卷,操持雅好、神游物外,强身健体、锤炼意志,领导干部自觉追求积极健康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庸俗的东西就近不了身,就能带动校风学风、师德教风整体好转。
  年轻干部承载着广大师生的殷切期望,肩负着“双一流”建设的神圣使命。希望大家珍惜机遇、不负韶华,只争朝夕、真抓实干,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严以修身、严以律己,努力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在推动新时代建大振兴的新征程上不断展现新气象、展示新作为!
  (本文为党委书记朱晓渭在新任处级领导干部提升履职能力专题培训班上所作的报告,标题为本报所加)

版权所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