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鼎坤教授在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畅谈自己与传统文化的缘分以及对诗词的热爱。

2017年5月16日,93岁高龄的潘鼎坤教授讲授“中文诗词对联中的对称美”。

潘鼎坤老师在家中练习毛笔字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校园里有这样一位老师,耄耋之年仍在讲授“高等数学”,尤其是他的考研数学辅导课,在陕西省颇有名气。听课的学生不仅要占座,有时候还需要坐在讲桌旁听。他不用麦克风,三个小时的课全程站着讲;他不用学生擦黑板,自己擦了写、写了擦;他的课很少有学生听不懂……
他还是一位“网红教授”。2017年,一场“试讲中文诗词对联中的对称美”讲座让93岁高龄的他名声大振,各种采访、活动“纷至沓来”。因讲座最后振臂高呼“唐诗万岁!宋词万岁!”,他登上了央视《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一句“我们当老师的什么时候坐着讲过课”感动无数师生、网友,也让他成为建大的骄傲。
我和潘老师相识于2016年。那时候我想做一篇关于他的人物通讯。忐忑不安地向他家里打了电话,约好的9点钟采访我却因为其他原因迟到了几分钟。远远望去,一位瘦小的老人坐在单元楼门口看报纸。“不会是潘老师吧?”我心里嘀咕着。没想到,走到跟前一看,真的是他。“怕你找不到,我在这等你!”一位学校赫赫有名的老教授竟谦逊如此,怎能不让人感动?
那一天,因为其他事情我又去了他家两次。听他侃侃而谈自己的求学经历,讲如何用高数知识找回生产队里的猪,如何高效利用水来洗衣服。他给我们看了他写的毛笔字,他写的诗,他收藏的《中文大辞典》……他说,好的老师让人印象深刻,他喜欢讲课,课堂是他的暖房,他的人间天堂。他说话语速很快,还带着点南方口音,有时候听不太懂他就写出来给我们看。
稿子写好后,我找他审阅。他认真地改了标题,改了一些说法。他又给我讲了一些他的故事——他的外祖父是一名秀才,小时候的他读过私塾,一直喜欢对联、诗词,希望有一天自己能举办个讲座,讲一讲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对联和诗词。他说,现在的孩子们基本上都会背诗,但是不会写诗。自己一方面有诗词基础,另外也有义务告诉现在的老师、同学们什么是对联、诗词,怎么对对联、写诗。
2017年5月16日,准备了好几个月的讲座终于如期举办。他穿上经典的蓝色中山装,带着放大镜,拄着拐杖走进了他期待已久的课堂。听他课的有白发苍苍的退休老教师,有专程请假回校的校友,还有年轻的学子们。为方便大家理解,他用数学中“-”“+”代表平仄。讲座最后,潘老师说,(我们)一定把中国真正的宝贵的文化传承下去,希望唐诗宋词这样的好东西不能在我们这一代中绝了。
我们把他讲课的事写成了一篇报道,加上一段电视台做好的38秒视频投给了社会媒体。没想到,第二天一上班,一些影响力较大的媒体都陆续转发了。潘老师“火”了,各种采访不断,我也顺便陪他接受了好几次采访。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二更给他拍的视频,足足拍了两天,里面那段关于潘老师和他老伴的片段每每看来仍然感动不已。
那段时间,坐在办公室里经常远远就听见轻快的“笃笃笃”的拐杖声,我们知道那是潘老师来了。他走得很快,有时候我们小跑也跟不上。他对人谦逊,从来不叫我“小马”,而是叫“马老师”。我们说你不要这么叫,怪不好意思的。他说,他的老师就是这样教他的,一定要尊重他人。
后来,我们成了好朋友。他甚至对我说,有些话他对自己儿子都没有讲过。每次聊天,他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还想再讲一次课”。我知道,这是他内心最真实也是最渴望的事。
2018年2月17日,农历正月初二晚,央视综合频道《经典咏流传》节目正在播出。建大师生、校友惊喜地发现,潘老师正在台上讲授诗词的魅力。“数学与诗是双胞胎,一个表达的是自然规律,一个表达内心世界的感受。”“书生书真生,父老父未老。”“龙游丽水云和月,虎啸泰山日照洋。”潘老师在央视舞台上畅谈诗词魅力,让更多观众目睹了这位退休老教授的风采,也让更多的人记住了西安建大……
2018年3月,潘老师第三次登上讲台,讲授“中文对联的规律和魅力”。讲座开始前,他特意把椅子搬到一边,全程站着讲了两个小时。像往常一样,这次讲课依然没有主持人,没有开场词,不要别人帮忙擦黑板,就是一次普通的上下课。
那次讲课之后,他因为一点小毛病生病住院了。我们去看他,他说,他要赶快好起来,他还想再讲一次课。这次课对他来说非常重要,或许是人生中的最后一次了。潘老师家人告诉我,他有时候做梦还在想着给学生上课,有一次睡觉突然醒了,原来是梦里要给学生上课,结果却怎么也找不到教室。我们都很担心他的身体,那段时间,走过他家楼下总忍不住往上看看,看看他家的灯亮着没。经过南门口,看见贴的讣告,总想着先大概看看字多少再过去,因为怕看见他的名字出现在上面。
去年春节期间,他的身体慢慢恢复,吃的多了一点,脸也比原来圆润了一些。“你看,我现在能推着轮椅走好几圈呢!我给你演示一下!我还放了火柴棍,走过去放一个走回来再放一个!”他一边说话,一边做着他的“演示”。他还叮嘱我的女儿要好好写毛笔字,好好学习诗词,好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拍着胸脯自信满满地说:“我能活到100岁,还能再讲一次课!”我们听了都为他高兴。
可惜,天不遂人愿。由于年事已高,身体状况不佳,潘老师很快又住了几次院。今年元宵节前后,我又见了他一次。反复住院回到家后的他已经骨瘦如柴了,话也说不太清楚了,但握着我的手依然很有劲儿。我说:“您好好休息,过几天再来看您!”他紧紧地握着我的手冲我点了点头。我知道,他明白。只是那个时候的我没有想到,那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
2月21日,他走了,去了他的天堂。家人说,他走的很安详,就像睡着了一样。遗憾的是,他没能活到100岁,没能再讲最后一次课。不过,我想天堂应该也有学生吧,这样也好,他又能讲他最喜欢的数学和诗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