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9日,孔祥楷(左)与本文作者(右)于孔氏南宗家庙中合影。 叶葆菁 供图 ◇叶葆菁
2021年9月28日,衢州市政协原副主席、衢州孔氏南宗家庙管理委员会主任、我校1956级杰出校友孔祥楷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衢州逝世。
孔祥楷先生是我校西迁并校后首届学生,1956年至1961年就读于我校建工系工民建专业,一生致力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孔氏南宗和儒家文化的传承创新作出了突出贡献。先生热爱建大,关心学校发展,为学校题写的“母校就是母亲”极大鼓舞了全体建大人的爱校热情和兴校建校的干劲。本期特别刊发我校1957级工民建专业校友叶葆菁老师撰写的与孔祥楷先生相处的点滴往事。
惊悉孔子第75代嫡长孙孔祥楷先生于2021年9月28日仙逝,悲绪难平,昔日诸多往事涌上心头。今琐忆二三,谨以纪念。
——题记
孔祥楷君,余之西都黉门之同窗。因其少年时身材瘦小,动作敏捷,且才华出众,为人和善,深受学友喜怜,亲切呼之曰“小楷”。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世风清明,学风纯正。吾等莘莘学子立志报国,潜心攻读,锐意进取。小楷聪明善修,故而成绩优异,多科成绩均为一掌(注:当时采用5分制,5分为最高分,一掌五指,即5分也)。彼时学生读而无书,全凭课堂手记。楷君笔记完整,其字舒展流畅且独到。问其为何体,有君代答曰:“祥楷”。一语双关,贴切妥当,众人首肯,楷君默认。
楷君性格开朗,人小肚大,视学友如手足,从不与之争吵,更不闻其背后议及他人之疵疾,故而同窗之间相处和谐,心身愉悦。楷善思少语,然诙谐幽默,常出语惊人,众钦佩不已。
楷君弗惟品业兼优,且博学多才。课余时能写能演更善导演。余与楷之深交乃始于大学业余文工团之编导组。是时,学院为便于排练及训练,一段时间将院文工团员及院体育队员集中住宿于“文体楼”,遂与原本不是一个班的楷君成了同床伯仲(楷居下铺,余居上铺),朝夕相处。
喜文艺者性豁声朗,聚于一楼,热闹非凡。一楼欢笑一楼歌,快乐至极。周末,各宿舍自办晚会。来自五湖四海之学友,表演各族各地特色歌舞曲艺节目,似民族大联欢。高潮时叫好声迭起,引来左邻右舍观赏喝彩,五六人之居室有时竟挤进二三十人。此时小楷常朗诵一段经典台词参与。虽普通话尚欠标准,但神情表达十分准确,耐人寻味,博得阵阵掌声。
进楼后,楷执导歌剧《三月三》,颇具大家风度。说戏、示范,一招一式,惟妙惟肖,演员折服,演出效果奇佳。众人问其是否受过专业训练,楷答曰:“瞎导”。余见其枕边有斯氏巨著,方信其善解大师之说,自我修养而成,即现时所云之“自学成才”者也(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苏联功勋艺术家,著名导演,斯坦尼表演“体系”的创立者。其学说具有世界性和世纪性影响)。
此后,编导组受命创作一部教育题材之大型歌剧。创作期间,楷君十分投入。初稿刚出,便连夜写出导演计划,次日课外活动时间对词、试唱、走台,真可谓紧锣密鼓。时值隆冬,朔国气冷风寒,楷君以旧毯裹身,挑灯伏案,坚持工作,直至演出成功,方枕鼾而憩,其精神确实难能可贵,亦感召众人。
一九六○年夏,学院文工团利用暑假时间携一台精彩节目赴太原、天津、北京慰问钢铁工人并与京津大学生、科研人员联欢。艺军北伐,众团员兴高采烈,一路嬉笑,一路欢歌。二十岁热血青年,个个朝气蓬勃,楷君领头在火车上为乘客端茶送水,表演节目。旅客盛赞新社会大学生之良好风尚和艺术才华。
火车到达风陵渡后,须乘船横渡黄河(当年跨河大桥尚未建造)。一些未渡过大江大河的团员,兴致更高。入舟始,众人猴喧雀跃,引吭高歌。孰料启航片刻,骤然间乌云密布,风大浪急。木舟上下颠簸,左右摇晃。众人热情陡降,舱内鸦雀无声,多显惧色,或紧握船帮,或三两挎臂,以求心身稳固。船至河心,低云擦桅而过,发出嗖嗖哨声;恶浪迎船劈来,击出隆隆巨响,但见船老大果断指挥,水手抛篙走步,镇定自若。此举亦为乘者壮胆护航。经一番搏斗,有惊无险,木船终于靠岸。下船后,情绪稍定,余悸渐消。登上大堤,与楷君对视,甚喜。叹曰:经此风浪乃人生大获,历之有益。余揣想,楷君一生中肯定会遭遇诸多风浪,经受此次考验,再遇风浪,定能泰然自若,无所畏惧。
由于文工团人数受限,故而团员皆身兼数职。楷君擅吹长号,每遇军乐登台或伴奏需要,便信手操之,水平之高,团内无几人可攀。余兼随团记者,尚兼三弦操手。无奈水准低下,纯属滥竽充数,仅填补排阵之空缺而已,无法与楷之“吹”工相提并论。
一九六一年秋后,团里众多干才毕业离校或去外地做毕业设计,文工团元气大伤,鼎盛时期已过。不久,“文体楼”不复存在。余曾匆返古都母校,特去昔日文体楼一游。触景生情。忆往昔,晨读暮歌,张弛适度,夙兴夜寐,精力充沛,好不潇洒。叹今朝,众同窗天各一方,常相思,难相聚,多有惆怅。古城一涣,近半个世纪,时如流水,人自老矣。幸今日通讯发达,电话联络,互报平安,聊以欣慰。
阔别47年后,2008年5月16日,余专程赴衢与老友重逢。此时的孔祥楷已卸下市委统战部部长和市政协副主席等政职,来到设在衢州的孔氏南宗家庙,以孔子第75代嫡长孙的身份担任庙管会主任,做了大量工作,为振兴南孔文化作出了贡献。其间,楷君著有一部话剧和一部大合唱,并亲自担任作曲和指挥。他以演出光盘相赠,供吾欣赏学习。在衢期间,二人忆往事,念故人,情深谊重,感慨万分。吾等有幸观赏了楷君亲自调教的家庙工作人员组成的管乐队演出。十分精彩。在衢期间,欣闻官庶齐呼孔先生为“老爷子”。为官受此称,足见其平易近人;为民受此称,足见其亲如家人。为人受此尊,不枉此生。
(作者系我校工民建专业1957级校友,铜陵学院退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