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年多的紧张筹备和建设,1956年9月12日,一所积淀了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史最早的一批土木建筑学科精华的高等学府——西安建筑工程学院在古都西安正式开学。
并校初期,学校师资力量雄厚,仅教授就有25人,其中国家二级教授5人,分别是陈叔陶、刘鸿典、赵文钦、张剑霄、许继曾。
当时,学校的科研机构尚处在组建之中,专业研究大部分依托教研组和以研究项目组成的“初级组织”。院长甘一飞热情动员这些“初级组织”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努力开展社会服务,借以迅速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为了减轻一些在科学研究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教授的负担,甘一飞建议他们可适当少担任一些教学工作,多从事科学创新研究。
为此,学校还克服困难,采购了很多大型试验模型(每台达万余元)供他们研究使用。当时在校的苏联专家马克西莫夫教授在全院科学报告会上称赞说:“学院在科学研究的速度上是很快的,在短时间内取得这么大的成绩,使我感到惊奇,对初搞科研的学院来说,能够取得这些成就,是巨大而辉煌的!”
20世纪50年代后期,全国统一征集通用大学教材,西安建筑工程学院主持、主编的高质量通用教材达百余套,这在陕西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进程中前所未有。
学校积极探索生产、科研、教学“三结合”的新模式,尤其注重对学生进行“真刀真枪”的设计实践。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先后参加了西安市报话大楼、西安医学院教学大楼、本校图书馆大楼和行政办公大楼的设计工作;还有不少学生在实际考核中有一到两个工种达到三到五级的水平。在首钢大型轧钢厂工地进行现场教学和科学研究的56级学生,为钢厂完成了400余张设计图纸。
学院文工团在当时西北地区高校中首屈一指。校管弦乐团、合唱团经常和国内、国外的一些高校文艺团体进行交流演出,学生合唱团深入农村,到田间地头给农民演出;在戏曲、音乐方面大搞创作,自编自演,用高昂奋进的作品来凝聚人心;体育方面,学校劳卫制达到4个100%,很多学生运动员打破了陕西省纪录和全国纪录。
学院配备了当时国内高校一流的体育设施,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游泳池、单双杠、高低杠、鞍马等一应俱全。在校园内,时常可以看到甘一飞院长带领学生们迎着朝霞集体晨练的情景。
(部分内容节选自《漫游中国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