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7版
发布日期:
苦难是一剂良药
◇马好好(建筑学院)

  

《平凡的世界》
路遥 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上帝从不埋怨人的愚昧,人们却埋怨上帝的不公平。”高一时第一次接触《平凡的世界》,第一次看的时候是精简版,只有厚厚的一本,囫囵吞枣地看完了,故事虽然很精彩却觉得少了些什么。高二时偶然在图书馆看到它,才知道完整的故事分为上中下三册,这次我选择仔细地品读,将每一个人物和人物之间的关系捋清楚后,我发现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是我生长的这片土地上最平凡的人们发生的不平凡的故事。
  故事说长也短,说复杂也简单,其实就是围绕孙少安、孙少平两兄弟刻画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走过地艰难曲折的道路。
  书的上中下册也是描述了三个时期的故事,分别是1975年、1979年和1982年。这段时期是新中国迎来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而这本书正是反映了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这本书也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一定程度上记录了中国一段重要的历史时期。
  再说一说作者路遥的文笔,剧情安排材料组织十分考究,他好像常胜将军一样,将手里的棋子进退攻守安排得相当妥帖合宜。没有过分的悬念,没有过分的拖沓。他总是能在你似乎马上将要忘记一个伏笔的时候,突然转动笔锋;也总是能在你对不相关的描述几乎要失去耐性的时候,告诉你这些“废话”的真正用意。真正的名家名作哪有什么废话呢,不过是前文的呼应和后文的铺垫罢了。尤其在接近尾声的那场洪水的描述中,我才觉得真正领教到了路遥用笔头指点江山的那种气概。
  故事的时间线是单一的,人物关系也比较简单。孙少安是孙家的长子,虽然他上学时很优秀,但是将家庭放在第一位,责任感很强的他放弃了学业,选择回家务农。同时,他也因为阶层差异,不得不放弃了美好的爱情。而孙少平和哥哥截然不同,上过高中的他对城市有着朴素的憧憬,尤其是接触了城里的姑娘田晓霞后,通过她的讲述和一些书籍报刊对外面的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向往。但是,想象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他在城市跌跌撞撞却很难实现自己的梦想。书里说,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但是我并不觉得少平的选择是错误的,他很好地印证了那句话——“即使没有月亮,心中也是一片皎洁。”也许这就是教育的力量吧,正是因为见过光明,才会想要脱离黑暗。
  最让我感动的是孙少安、孙少平面对挫折的积极心态和在苦难岁月煎熬中父与子、兄弟姐妹间真挚淳朴的情愫。他们所处的时代及他们真实的现实生活,让我认识到了苦难的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说,苦难是生活的向导,是引领我们走向幸福生活的良师益友。当一个幸福的时刻出现的时候,又往往被一个个苦难的旋涡所淹没;苦难过后,常常又会洒下一片片幸福的阳光。我常想,苦难也许是上帝给我们的一剂良药,它让我们的生命增加韧性和力度,让我们的生活增加不同凡响的音符;我们在幸福中丢失的,又往往能在苦难中找回来,从而演奏出一曲动人的乐章。
  也许,含泪播种未必能够含笑收获。但无论怎样,我们都要感谢生活,感谢我们这个生生不息的平凡的世界。面对未来,我们都应该有一个积极的心态,相信苦难中会有尽头。像路遥说的,把艰辛的劳动看作是生命的必要,即使没有收获的指望,也要心平气静地耕种下去。
  这本书只是那个时代的缩影,千千万万个农村家庭在那个大浪淘沙的岁月中,起起伏伏。但是,每个中国人都有一股子不肯放弃、与生活斗争到底的勇气,那也是我们的祖国繁荣发展、越来越好的不竭源泉。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个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为他生活的那个世界而奋斗。奋斗,自始至终都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伟大精神,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

版权所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