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我校化学与化工学院董社英教授团队师资博士后陈浩在胺基固体CO2捕集材料的制备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地质聚合物结构调控作为新型有机胺载体制备高效固体CO2捕集材料》在国际化学工程领域权威期刊《化学工程》发表。陈浩博士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我校为该科研成果的唯一完成单位。该论文对地质聚合物作为有机胺载体的可行性及特征进行了初步探究,并进一步提出了酸脱铝改性地质聚合物强化其载胺性能的策略,该方法将地质聚合物表面硅羟基含量提升到4.25mmol/g,为有机胺APTES的嫁接提供了充足的活性位点,载胺量达到3.5mmolN/g。与传统SiO2基多孔材料相比,以脱铝地质聚合物为载体制备的固态胺具有更高的CO2吸附容量和更低的再生能耗需求,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我校材料学院云斯宁教授“新能源材料”研究团队在国际工程技术领域权威英文期刊Small(2020影响因子:13.281)上在线发表题为《设计并理解光伏器件中氮配位磁性金属修饰多孔碳十二面体优异的碘还原性能》的研究论文。论文介绍了一种便捷的后金属掺杂缺陷工程设计策略,可在碳材料引入外部缺陷(金属和非金属掺杂等)的同时构筑丰富的固有缺陷(多空结构),以改善碳材料的催化性能。云斯宁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第一作者为我校硕士研究生孙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