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教授指导学生做实验
杨柳,汉族,1970年10出生,2003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历,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建筑学院建筑技术教研室党支部书记、教研室主任,陕西省第十三届党代会代表。 杨柳始终不忘为党育人初心,牢记立德树人任务,以党建“双创”为契机,着力强化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形成具有学科特色、高校特征的基层党建、教书育人、科研创新与服务社会“四位一体”融合互促的党建新模式,带领支部先后获批教育部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陕西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创建单位并通过验收,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习语铸魂,谱写新时代扎根精神
从教近三十年,杨柳始终坚持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将知识传授、思想启迪、人格教育融于一体,用自己坚定的理想信念、严谨治学的态度和自身奋斗的感悟融入课堂教学,感染和引导青年教师、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奋斗目标。
“每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却得不到结果的日子,我们把他叫做扎根。”这是杨柳在梁家河学习参观时看到的一句“习语”,如今成为支部全体党员的座右铭,时刻要求每名党员把“魂”铸在三尺讲台之上、铸在学科建设之中、铸在日常工作之中,扎根西部、服务西部,立足岗位、勇于锤炼,壮筋骨、长才干。
杨柳重视青年人才培养,用亲身经历感染和熏陶青年教师静下心、扎好根,发挥个人特长,将青年教师放在关键岗位和重点研究方向上压重担、促成长,中青年学术骨干迅速脱颖而出,建立了陕西省“低能耗建筑设计重点科技创新团队”,为西部发展培养了一大批活跃在研究、设计、建设一线的建筑人才。
教书育人,坚守三尺讲台书写初心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灵魂。杨柳始终把培养优秀人才作为自己最重要的价值追求,致力研究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引导支部党员时刻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
凝练学科特色与优势,形成“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拓宽知识”的教学思路,构建了“创新研究、实验认知、实践应用”的渐进式教学体系,在国内率先开设与欧美本科教学同步的“建筑与城市气候”课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面向西部的绿色建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先后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成立“课程思政”建设小组,举行“课程思政”经验交流分享,邀请学生参与备课讨论,共同挖掘思政元素,通过课题牵引、党员示范、师生交流等举措,将思政教育、价值观塑造融入课堂教学,让专业课堂荡漾思政芳香。
2019年9月,杨柳荣获全国模范教师表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和谆谆教诲让她倍受激励。回来后,她召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主题师生党员座谈会,引导师生时刻铭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勉励青年教师自觉践行“四有”好老师标准,努力成为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创新创业发展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党建引领,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基层党支部书记是车头、支委是核心、党员是基础,创建一流学科必须锻造一支全面过硬的党员队伍。支部书记杨柳作为基层党建责任人,自我要求严格,注重率先垂范,时时处处做到“五带头”,即:带头学习党章、带头宣讲党课、带头调研实践、带头干事创业、带头廉洁自律,自觉践行“四有”好老师标准,爱岗敬业,修德笃行,投身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实践。
支部委员按照“学习教育先于党员、落实制度严于党员、学科贡献高于党员、作用发挥好于党员”要求,实施委员素质提升计划,明确委员基层党建责任分工,规范党务工作流程,使支部委员成为基层党建的行家里手。
发挥身边先进典型作用,以“东楼最早点亮的灯光”“严中有爱师生情”小故事,在师生中宣传全国模范教师刘加平院士的行为世范、高尚师德和人格魅力,支部从院士、长江学者到普通党员都坚守三尺讲台,自觉将思想政治引领贯穿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把师生紧密团结和凝聚在党旗下。
在杨柳的带领下,支部探索开设“党员轮值课堂”,教师党员人人上讲台讲党课,形成了“院士党课讲堂、书记主题党课、党员微型党课”的教师支部党课新方式,受到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第五巡回督导组的肯定和表扬。
践行使命,推动建筑节能行业进步
杨柳与支部党员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紧密结合学科、专业特点,使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相辅相成、同向同力。深入研究中国建筑气候区划原理与方法,建立我国首个室外气象参数与室内设计参数及其确定方法,填补了建筑节能气象参数标准空白。带领支部党员先后主持完成国家与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建筑节能相关标准6部、绿色建筑星级标识工程20项,荣获国家级科技奖励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20余项。
支部积极响应中央号召,把助力脱贫攻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秦巴山区美丽乡村建设”获批陕西省“双百工程”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连续三年带领师生深入洛南、丹凤、山阳三县贫困乡村进行暑期扶贫社会实践,完成90多个贫困村村域规划设计,将学科优势转化为扶贫特色,体现了支部党员助力脱贫攻坚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