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名利,甘于平凡,以德为本展师风
从20世纪90年代起,刘加平院士带领团队从民生问题出发,从黄土高原的窑洞改造到雪域高原太阳能采暖方案的制定,从长江上游云南彝族生土民居设计到地震灾区生态家园重建,足迹穿越了祖国西部,为改善西部地区弱势群体的居住环境而贡献才智、努力实践。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创新争先奖”“全国模范教师”“陕西省师德楷模”“陕西省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在西部乃至全国树起了一面鲜艳旗帜。立足本职,深入一线,春华秋实育桃李
积极发挥学科优势,构建完备的教学体系,形成了“创新研究、实验认知、实践应用”为主体的渐进式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近五年累计培养硕、博士生及博士后120余人,目前已成为绿色建筑领域主要技术骨干和有生力量。积极凝练教学研究经验,扎根西部,放眼南海,潮乘浪动奋攻关
刘加平院士秉承因地制宜、适应气候、就地取材、继承传统的绿色建筑核心理念,提出并率先开展了传统民居生态建筑经验的科学化研究,建立了研究创作地域性低能耗建筑模式的方法,揭示了西部传统建筑节能经验的科学机理。针对极端热湿气候区、太阳能富集区的建筑节能科学理论和技术支撑严重不足,现行建筑节能设计体系亦不能满足其超低能耗建筑设计与建设的需求等问题,启动了科学表征极端热湿气候要素、适宜极端热湿气候的建筑模式、围护结构构造体系、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系统等方面的研究。为南海岛礁低能耗建筑无偿提供了建筑设计方案,目前某礁一期工程已竣工,受到海军部门高度评价。近年来,刘加平院士带领团队承担绿色建筑领域各类科研项目44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政府间国际合作项目2项,“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课题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3项等,主编完成了十余部国家和行业规范,包括我国首部工业建筑节能设计统一标准。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服务社会促发展
刘加平院士长期系统研究人、气候、建筑以及建筑能耗的关系,坚持将热工与节能设计基础研究和建筑设计工程实践相结合,设计完成了云南多民族聚集区生态民居建筑、新疆生土民居建筑、黄土高原绿色窑居建筑、长江上游低能耗生土民居建筑、西北荒漠区低能耗生态民居建筑等低能耗建筑模式,并付诸实践,示范工程建筑面积超过60万平方米,学术成果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在研究发展生态民居方面的成就,被国外学者评价为“体现了中国现代建筑的精神,对于西方的可持续发展设计理论,亦将是极具价值的贡献”。创新机制,追赶超越,团队培养结硕果
在“追赶超越”背景下,积极创新团队和人才培养机制,形成“引育用留”相结合的全方位全生涯“团队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一大批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佳绩,团队成员1人获全国首届创新争先奖、1人获何梁何利奖、3人受聘“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4人获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人获准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4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2人荣获中国青年科技奖、3人获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称号等。人才建设成效奠定了多层级研发平台基础,促进了各研究方向的科研产出,中青年人才成为科技创新骨干,团队先后获准我国建筑学科首个国家创新研究群体、1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和5个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等,为西部建筑教育和绿色建筑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