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思想建设提升支部水平
建立常态化学习机制,提高支部党员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完善党支部学习制度,扎实做到年有计划、月有安排,学习有内容、讨论有主题。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基础课”,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作为“必修课”,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科技创新的重要讲话作为“专业课”,把立足科学研究、实验调查作为“实践课”。基于支部党员年龄层次丰富、所处环境各异的实际情况,以“互联网+”的模式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使理论学习常态化。丰富组织生活增强支部活力
开展特色党日活动,丰富党建工作多样性。组织支部成员前往西安事变纪念馆、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旧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第一大地测量队等地参观学习,提升支部凝聚力,提高支部活力,凸显党建工作实效。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教材,强化学习效果,如“三秦楷模”施秉银、付凡平和赵梦桃小组、“时代楷模”张桂梅、第一书记张华等。积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回顾新中国70多年来的重大事件以及取得的辉煌成就,提高支部成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学习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感受中国抗疫彰显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学习防疫抗疫一线的感人故事和奉献精神。支部进一步健全科研帮扶机制,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以解决实际问题带动思想观念转变,积极开展服务、帮扶等活动。搭建交流平台,丰富服务载体,及时了解、回应支部成员的意见和诉求,把党支部建成党员之家,增强支部党员归属感和获得感。深入科研探索引领支部发展
支部积极引导科研创新团队坚定地按照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推进科研创新,提升研究水平,积极引导科研创新团队成员在日常的科研创新工作中深入学习科学理论,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和正确的世界观,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提升精神境界,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支部依托工程结构可靠性与全寿命研究团队的优势平台,广泛开展和参与各种学术交流讨论活动,邀请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开展国内外前沿技术的学术讲座和座谈,扩宽支部党员的科研视野,提高支部党员的科研水平。注重自主创新,将理论与实际结合,探索理论武装与专业学习、社会实践、社会服务相结合的机制,定期举行党支部成员评比表彰活动,调动支部党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支部党员经过不断探索创新,已发表SCI、EI、CSCD等核心学术论文40余篇,累计获得各类荣誉和奖学金30余人次,包括“陕西省第五届研究生创新成果一等奖”“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BIM实践应用大赛优秀奖”“国家奖学金”“特等学业奖学金”“金诚信三等奖学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