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8版
发布日期:
抗震救灾日记
◇周铁钢

2008年5月,我校首批抗震救灾专家团在四川锦竹指导灾后重建

  2008年5月12日,汶川强震,举国同悲。作为一所以建筑、土木等学科见长的高校,西安建大于震后第五天即派出第一批专家团奔赴灾区,战斗在危险建筑排险的第一线。在汶川地震13周年之际,本报特别刊发第一批专家团成员、土木学院周铁钢教授撰写的《抗震救灾日记》,让我们从他的日记中感受西安建大人的果敢与担当。

2008年5月21日

  下午一直下着小雨。我和井敏飞跑上跑下一共检查了11栋震损房屋,肚子咕咕叫,两腿也僵了,正准备回到绵竹建设局整理资料。这时,一位50岁左右的女士走到我面前,恳求我们去她家看看。她家在隔壁小区,不在我们小组检查范围之内。给我们领路的当地小伙子估计也累坏了,嘟囔了一句:“急什么急,明天再说吧!”女士哀求道:“我在家已经等了一天了,给看看吧!”说着,拉住我的手,怕我跑掉似的。我开始也有点犹豫,再看她无助的眼神,我和小井还是跟她去了。这是一栋六层砖混住宅楼,她家在二楼,面积挺大,家具摆放整齐,地面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与这几天看到的大多数家里东倒西歪、一片狼藉完全不同。如果不是客厅墙上几处明显的交叉斜裂缝,不会有人知道这栋房子刚刚遭受过地震的摧残。我做了简单的纪录,拍了照片,正准备走时,女士轻轻推开最里面一间小卧室的门,凄切地说:“您再看看我女儿的房间。”我走过去看了看,卧室里同样一尘不染,床角摆放着一个可爱的棕熊玩具,床头柜上摆着一束洁白的鲜花,还有一张女孩儿的照片。房间窗户四角有些细微开裂,不严重。我看完正准备走,这时发现女士双眼饱含泪花,哽咽地说:“我女儿地震时在单位上班,一块楼板塌下来,她……,她才19岁,大学刚毕业……,我爱人地震后就被派到山里救灾,也不知道死活……”抽泣声越来越大,“我家这栋楼没事吧,不会拆了吧……我要永远守着这个房子,守着我女儿……”
  女士抽泣声不断,我的头皮突然发紧,心如刀绞。出门时,我握着她颤颤的手,说:“保重!您家不会拆!”

2008年5月22日

  汶川5·12特大地震,举世震惊。我有幸作为西建大首批赴绵竹抗震救灾专家团的一员,对绵竹城区震损房屋进行排查。当地灾情之惨烈,触目惊心。我和建筑学院井老师一组,每天早上从绵竹抗震救灾指挥部得到排查区域指令,然后即刻前往现场进行工作。从一个社区到另一个社区,从一栋建筑到另一栋建筑,楼前楼后,楼上楼下,每天至少走10多公里,丝毫也不觉得累。
  这原本是一座美丽的小县城。虽遭受地震无情的摧残,也难掩其昔日的繁华与秀美。我们刚去的时候,城区居民多数已被安置在郊区的临时避难所,部分人员逃离绵竹前往其他城市,全城空巷,店铺紧闭。由于人去楼空,对房屋的排查工作造成极大困难,我们只能四处奔波,哪栋楼有人先看哪栋,没有人就想方设法找人。我们始终觉得检查工作一定要细致,不能只凭房屋的外观损伤就给出破坏等级。好在三四天后,社区街巷才渐渐有了人气,排查工作也就容易了许多。
  一片片倒塌的废墟、一块块破碎的混凝土、一根根扭曲变形的钢筋,让我心情变得异常沉重。尤其是几所中小学校舍倒塌的惨象,令人震惊。原本我们最应该保护的花朵竟然被我们置于最危险的境地。今天中午看着一个个遇难小孩家长抱着自己孩子的遗像,眼里含着泪花的样子,自己身如刀扎,血朝上涌,为什么会是这样?!作为一个工程抗震的科技工作者,更感到肩头责任之重大。

版权所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