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3日,是一个让人难忘的日子。那天,我站在新房的阳台上拍了一张窗外的照片。照片上,青山隐隐,云雾像一袭轻纱,轻轻地围绕在远山上,所以整幅照片美得就像是笼着轻纱的梦。拍完照,我发了一条微信:筑梦始。
在我几十年的生涯中,从来没有过如此漫长的等待。六年前预定房子时,对它的期待是模糊的,它对我来说只是图纸上的线条,没有殷切的期望,没有迫切的需求,有的只是一种淡淡的存在,有它不多,没它不少。
然而,六年之后,当我日复一日地行走在草堂的校园里,欣赏着霞光、流岚,感受着朝雨、晚风,体会到在此居住的美好,想要有一间自己房子的想法日趋强烈。因而,在拿到钥匙的那一瞬,我雀跃的心情可想而知,装扮它,把它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就变得刻不容缓了。
对于房屋的结构,我并不满意,入户门的位置设计不合理,使得客厅和餐厅不能给人浑然一体的感觉;衣帽间过于笨拙了,显得两间卧室都不方正,必须拆掉;小阳台的推拉门矮且颜色过于深,需要更换、加高……总之,想要装修出满意的效果,必须进行精细的设计以及改造。
十年前,我去俄罗斯旅游,被它的建筑风格深深地触动了。俄罗斯建筑善用金色和象牙白,色彩明快、柔和、淡雅却豪华富丽。室内装修造型优雅,制作工艺、结构、线条具有婉转、柔和等特点,以创造轻松、明朗、亲切的空间环境。因此在进入房子的那一瞬间,俄式装修风格就像埋藏在心中久远的梦,在现实的触动下,渐渐苏醒了。
设计师依照我的描述在入户门正对处设计了一个玄关,把人的注意力巧妙地吸引到那儿,忽略了户型上的不足。在客厅和餐厅都设计了俄式元素。白色的墙裙、杏色的壁布、金光闪闪的水晶灯、金色的壁灯、白色的欧式雕花,无一不是从十年前的记忆中跳出来,呈现在效果图上。
请的装修公司以前给我们装过另一套房子,老板人很好,很容易沟通。前期几乎没怎么费事,价格谈好后就开工了。半个月之后,房子已经是另一番景象了。客厅、餐厅、阳台全做好了吊顶。因为是半包,我们要配合的就是周末去选瓷砖。
买东西,就跟识人一样,不仅需要关注品相,更要关注品质。一个家的很大一部分格调是通过瓷砖来体现的。因此挑选瓷砖很费了些时间。我理想中的家是温馨的,颜色暗淡的不会选、花色繁复的也不会选。但房子比较大,选单一颜色未免显得单调了,所以,加上波打线就好多了。
砌砖的是一对年轻夫妻,三十多岁。他们的手艺很精细。男人砌砖,女人在旁边递东西,不急不躁,开开心心的。我偶尔会去看看,给她们带点吃的,拉拉家常。我不想和他们之间只是雇佣关系,应该还有一种温情存在。
少年时读老舍的《骆驼祥子》,印象最深的有两处:一处是祥子在雨中拉车,雨大路滑,坐车的却不为所动,老舍气愤地说“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另一处是祥子回到家,“抱着火,颤抖地像风雨中的树叶”。那时我就在想,等我长大了,一定要做一个温暖的、善良的人,决不让那一幕在我眼前重演。
瓦工活快结束时,我去看了。年轻夫妻有点为难地说,因为商家的缘故,裁的砖有点不合适,他们会尽量砌得看不出毛病来。我怕他们着急,忙说不要紧。人可以追求完美,但也要接受瑕疵。
后来,随着暑假的到来,我几乎没再去过。听先生说,工人在粉刷,需要半个月。我们要做的就是订门,订家具。门是我喜欢的珍珠白色,沙发是欧式雕花的红酸枝高靠背沙发。一间小房间,是我单独的书房兼卧室。我选了乳白色的单人床、同色的书柜及书桌。这样,在每个不用上班的清晨,我就可以坐在桌前,随便写点什么。或想象自己是中世纪欧洲的女人,拿着羽毛笔,铺开一页信纸,给远方的朋友写信。即使现在不再需要信笺了,坐在桌前,回想一下当年写信的情景也是很美好的。
阳台上砌了古朴的文化砖,给人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去年去巴厘岛,带了两串风铃,挂在窗前,微风吹过,铃声清脆,余音袅袅,那铃声好像一直响在心里。那是在迪拜的沙漠里驼铃的声音?还是小时候看到晚归的乡亲赶的骡马脖子上的铃铛声?
站在观景阳台上,就可以看见终南山,看它如何在四季的更迭中变换着景色。也可以望见文体馆,看它一年一年不同的身影穿过,却都是一样地青春年少。也可以望见门前的新修好的景观带,我想沿着草坪中弯曲的小径一直走到山顶与白云交接的地方,去看看山的那边是不是也有人家……
装修的过程,是圆梦的过程,是一步一步将理想变为现实的过程。就像是鸟儿在筑巢,需要耐心、细心,也需要一种信仰,相信有一个美好的家在等着你。心灵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