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暖心记“疫”
——办好以生为本思政大课堂

◇胡同立 李 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回顾2020年,几场大型暖心活动让人记忆深刻:组织辅导员和宿管阿姨为学生晾晒被子;在冬至传统节日里免费派发5吨可乐、为每位学生发放一份暖心水饺;为考研学子发放“大礼包”,助学子考研“橙”功……
  “隔空接单晒被子”的暖心服务让建大学子们成为“别人家的大学”,一条条推送在微博、朋友圈刷屏,“暖心晒被”“开学‘被’你暖到”等新闻出现在《人民日报》等各大媒体。“隔空晒被”“暖心水饺”等上演了一场场别开生面的思政大课堂,把思政教育贯穿育人过程,贯穿校内校外,让思政更得人心、入人心。
  急学生之所急,做学生之所盼。以生为本在实践层面就是要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帮学生之所需,解学生之所难。疫情袭来,为防控大局学校封校,学生无法返校,正在同学们急切期待返校、挂念宿舍之时,高校以学生为本,深入调研学生的需求,为“下单”的同学们远程“晒被”,这是疫情期间对服务育人的有效诠释。
  把握重大节点,教育事半功倍。“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晒被子”“寄快递”并不仅仅只是一种服务,更是一种无声的言传身教。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必然让每位大学生难忘,在重大节点时期的教育更能够让人印象深刻。高校学生工作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影响学生,能够有效搭建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平台,使学生产生由衷的敬意和钦佩,在学生脑海中留下铭记终生的印象,对母校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增加学生的自豪感和认同感,相较于平常的教育节点,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隔空晒被”“暖心水饺”为课堂,让思政教育更入心。疫情虽然阻隔了辅导员与学生的距离,但同时也为网络思政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高校学生工作教师通过网络提供“下单接晒被”“邮寄书籍”等暖心服务,建立网上网下正向互动的工作格局,让远在外地的大学生们与学校“更近了”,有效提升了高校思政工作的“广度”与“深度”,“效度”和“信度”,实现合力育人、协同育人、全方位育人。
  重视爱校教育,培养爱校情感。“爱校情怀”是学生阶段成长成才必不可少的情感,培育大学生的“爱校情怀”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当前在校大学生以“00后”为主体,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在社会安定、物质丰裕的环境中成长,沟通意识、合作能力、集体荣誉感等较为缺乏。虽然多数大学生能意识到学校为他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但也有部分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对学校管理逆反,甚至做出有损学校形象和声誉的行为。通过暖心系列服务让教育入心,让理解入心,让感恩入心,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爱校情怀。
  培养爱校情怀,践行立德树人。包括学校管理部门、学生辅导员、宿管阿姨等的高校工作人员,应当以“服务者”的心态面对学生:一切从学生的切身利益出发,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求,把“为学生服务”的育人意识转化为“为学生服务”的实际行动,从点滴做起,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关爱,从而激发他们对母校感恩之心、反哺之情,在管理中育人,在服务中育人,在实践中育人。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2020年建大的种种关爱让学校成为“别人家的大学”。因疫情防控需要导致学生不能返校,让面对面的思政教育受到阻隔,西建大因“疫”而变,通过“晒被”等暖心活动打造思政新课堂,让思政教育隔空展开,无声胜有声;寒冬里的一份水饺更是传递了母校对学子的“偏爱”,登上热搜的不仅仅是那充满温度的水饺,更是一场有深度的思政课堂。为建大暖心点赞!

版权所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