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教研室自1976年组建至今,从教育部环境工程专业教材编辑单位、陕西省名牌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示范区、陕西省一流专业、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等一路走来,已经历了40余年的风风雨雨。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全体教师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优良传统,不断提升教学技能,创教学之新,争最先之实。
一、集体荣誉感——教学工作的基石
环境工程教研室现有教师34人,在我校属于人数较多的基层教学组织。0.9934=0.71,1.0134=1.40,正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在一个人数较多的团体中,如果个体的付出都多一分,对团队整体的促进程度将非常可观。因此,发挥和提升每一位教师的主人翁精神及集体荣誉感,是基层教学组织能够顺利开展工作的基本条件。
每周三下午雷打不动地开展教学法活动是环境工程教研室最热闹的时候。除学习学校及学院相关文件外,教研室每周都会提前安排有特色的教学主题进行集体讨论。教学法主题内容涉及面广、研讨形式多样化,大家畅所欲言,传授经验,分享心得,共同提高,在过程中极大地提升了教研室教学团队的集体荣誉感。
二、优良的传统——青年教师提升的捷径
环境工程专业近年来引进多名国内外优秀人才,教研室现有45岁以下教师占比高达77%。因此,青年教师的培养是专业之大任。在“以本为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研室采取多种形式长期开展教学技能及实践指导技能培训活动。雷光明、王宝泉等教授为环境工程专业教师开展专场培训,为青年教师在快速转换个人角色及如何讲好一门课等重要问题上提供宝贵经验。同时,教研室也多次邀请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为青年教师开展示范课教学。专业所开设课程均成立了专业课程小组,通过MOOC等课程建设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此外,环境工程教研室实施的“课程设计工作坊”大大提升青年教师工程设计能力,在党支部组织下教研室全员参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讲课交流活动等。这些扎扎实实、落实到位的措施充分发扬了环境工程教研室“老中青——传帮带”的优良传统,为提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起到重要作用。
三、持续的创新——专业建设前进的引擎
2013年,环境工程专业以六年有效期通过工程教育认证,是全国同批参与认证学校中获得最好成绩的专业。2019年,进行复评时认证专家依旧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同年,环境工程专业入选了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工程教育认证和一流专业建设的促进下,教研室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积极申报学校各类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真正做到了教学改革全员参与。环境工程专业推出的“跨专业联合毕业设计”的创新实践模式在高校同行引起广泛的关注,成为未来工作创新推动的重点。同时,教研室也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类教学竞赛,从校院级教案课件比赛到省级课堂教学创新大赛到国家级设计竞赛,教研室教师都榜上有名。此外,教师参与学生双创竞赛指导工作成果喜人,教研室多位教师指导本科生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并在“挑战杯”“节能减排”“环科赛”等国家级双创竞赛中斩获佳绩。
四、细致的工作——学生培养有力的保障
贯彻“以本为本”理念,为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提升本科毕业生的学术素养及知识储备,环境工程教研室不仅率先实施了学业导师制度,而且做到有落实、有反馈、有改进。专业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指导、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等过程,及时解决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问题。同时在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配合环境学院“3+3”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定期为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业指导活动,引导学生勤奋学习、追求卓越,对学生的指导达到全覆盖。本专业学生读研的比例近年来逐年提高,这些即将或者已经参与科学研究的学生,未来将对我国科学研究事业持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的排名稳中有升,目前专业全国排名位于前3%,是我国环境领域内高度认可的专业。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环境工程教研室全体教师将不忘爱岗敬业之初心,牢记教书育人之使命,再接再厉,砥砺前行,继续努力为我国的俊美山河培养高素质环境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