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7版
发布日期:
不愿遗忘,这份沉痛
◇宁兴慧(建筑学院)
  人生在世,许多事情的来临都始料未及,不知哪一时刻无法承受之痛便会蓦然降临。那些足够敏锐的人,能在第一时间预见未来并采取必要的行动,可遗憾的是,大多数人最初都是未有强烈防范意识的无知者,不愿承认暴风雨的前夜,更不愿相信前者的警告与劝慰。当灾难终于赤裸裸地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才彻底警觉、反省并着手做出弥补与挽救。苦难本身毫无意义,真正重要的是我们勇于面对、领悟并付出的行动赋予了其意义。我们不敢遗忘,这份必定要承受的沉痛。
  身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大学生,从最初饭后杂谈的一个话题,到老师朋友不断提醒的一份担忧,再到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携手对抗的一场战役,从中领悟到的对人、对事的刊发是弥为珍贵的。政府在前线给予相应的补给给处在危难中的幸存者们,给予他们物质和精神上的强烈支持;心怀家国的解放军们、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们、匿名赞助物资的国外友人们、热血的有志青年们都用他们独有的方式挽救现状,为中国祈福,同时也将正处在莫名恐慌中的人们拉回了现实。
  但难免我们的心中仍存有侥幸,认为这场战“疫”似乎与自己遥不可及。实则不然,这场灾难注定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必定会让本该团圆的家庭变得谨慎小心、提心吊胆;会瞬息间使一座城失去生机,可悲可叹;会硬生生改变大多数人的人生轨迹,无可奈何;会无情地带走无辜的生命,干脆直接;会让那些无措者错过至亲的临终,遗憾余生……而这份沉痛,让我与我的家庭显得尤为深刻。
  疫情当前,我们这个小小的家庭面临承重的打击。我敬爱的爷爷因常年的肺病感染而放弃治疗在家休养,在一个似乎本该平常的日子里,突然离开了我们。在经过两天ICU病房中的勉强治疗后,最终决定遣送回家任其造化。因疫情的严格防控致使道路的封锁,则由市级救护车送回家中。而我们也认清了爷爷时日不多的事实,做好心理准备,提前筹备后事。那些曾经受过生离死别的叔叔伯伯们感叹说:“人在弥留之际将会有回光返照的迹象,要时刻留意其动态。”我将信将疑,祈愿爷爷再次醒来,用他那始终坚毅的眼神望向我,我们做最后的告别便也无憾了。我也将这个噩耗传达给远在他乡、未能归家的哥哥姐姐。可就在这短暂的等待之际,他老人家终还是悄悄地走了,未留下任何遗言。
  我从门缝中隐忍着泪水探去,窥见的是爸爸疲惫而沧桑的脸、时不时用力抹去泪水而略显笨拙的动作和那几近空洞的眼神;听见的是一声声不会再有回应却仍持续的哀嚎和阵阵叹息;而我的心似乎在那一刹那失去了该有的节奏,漏了几拍。我始终没有痛声大哭,甚至没让泪水夺眶而出。我明白生老病死在所难免,可面对这般场景也难免鼻子发酸触景伤情。我了解只要不轻易回忆过往的温情,便不会失去理智陷入痛苦,却鲜少有人能真正办到,更何况是此情此景。极力让自己保持镇定,将悲伤扣上枷锁,任理智操控自己,毕竟接下来还有很多该筹办的后事要继续进行。
  请阴阳先生料理后事;为逝者削发、净面、穿寿衣;搭灵床、设祭台、摆倒头祭;披麻戴孝跪拜在灵堂前烧倒头纸,并彻夜守灵以保明灯不灭;再请匠人定做棺木;送终、打墓、请灵、起灵、入殓、出殡而后安葬,销毁丧服……一切都按例在操办。但因疫情的防控,严禁举办大型集会,报丧后大多亲朋好友未能前来吊丧,通过电话仅表悼念;镇长和村支书也都前来探望,相关医护人员在丧事期间也都例行公事量体温,做检查。多方把控、强化教育、避免疫情扩散。我和我的家人也都严格遵守,未有一丝懈怠。
  这场战“疫”,没有谁是旁观者局外人,需要力量坚挺度过的不只是不幸感染遭受病痛折磨的人们,更有时刻心系武汉安危的广大人民群众。奋战在一线的是勇士,严格执行指令、加强防控的我们更是坚实的后盾,不可或缺。这必是一场属于全人类的战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人人都是家国的建设者,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我们能做的便是不掉以轻心、从自身做起;不搞特殊,听从上级指挥。而缓解伤痛的方法唯有携手一起,并肩作战。只有这样,领头的先驱者们将不再是孑然一身黑暗中的独自蹒跚,而是触手可及的真实与心安。所以一起吧,让这个春天再次抹上些绿色吧!

版权所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