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版
发布日期:
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扎实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本报评论员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我们党在长期奋斗历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制胜法宝,也是开展好各项工作的前提条件,更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鲜明特色和重要要求。在主题教育过程中,我们一定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将其作为确保学校主题教育效果的重点措施贯穿始终,抓紧抓好。
  主题教育能否取得实效,解决问题是重要的检验标准。要解决实际问题,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离开对实际情况的调研,就无法掌握实情,就弄不清楚问题是什么、症结在哪里,就做不到有的放矢,更谈不上解决之道。当前,我校在全面从严治党、一流建设、专业发展、科技创新、师资队伍等方面仍有不足和差距,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还需要我们攻坚克难、担当有为。主题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在深入师生、深入实践上下足功夫,做足文章。只有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实现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情和下情的结合,学校部署和师生期盼的结合,才能在检视问题上追根溯源、对症下药,为找差距、抓落实创造条件,为守初心、担使命提供保证。
  开展调查研究,要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声音。开展主题教育时,要树立鲜明的问题导向,奔着问题去,带着问题学,聚焦问题查,对照问题改。要突出针对性,立足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哪些方面问题突出就聚焦哪些方面的问题,问题出在哪个环节就重点在哪个环节调研。我校的综合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内涵发展还有很多“硬骨头”要啃。领导干部一定要腾出专门的时间,静下心,沉下身,走进学院和处室,深入师生和群众中,掌握实情、听取意见,多见具体事,多察师生情,真正把情况摸清楚,把症结分析透,研究提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实招、硬招。
  开展调查研究,要注重工作实效。调查研究必须扎扎实实,来不得半点虚假。要准确把握调查研究与学习教育、检视问题、整改落实之间的内在联系,统筹兼顾、周密部署、有机衔接。要坚持实事求是,不搞“花架子”,坚决防止为调研而调研。对发现的问题,要研究制定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实效性的解决方案,列出责任清单,明确完成时限,立行立改,即知即改,善作善成。调研后,要形成有思想、有分量、指导性强的调研报告,为学校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供可靠依据,解决好师生 群众的所需、所盼。
  开展调查研究,要强化成果转化。促进调研成果转化,是调查研究的重要环节。全校各级领导干部要通过交流会等形式交流调研成果,运用务实手段推动成果转化,切实把调研成果纳入学校决策参考,转化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推动学校“创一流、建百强”的思路和举措。各级组织要努力使调研成果转化的过程,成为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不断取得实效的过程。
  开展调查研究,要坚持以上率下。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更多时间、更大精力开展调查研究,在全校推动形成“带头抓教育、深入搞调研”的浓厚氛围。要认真梳理调研情况,撰写调研报告,找准找实问题,剖深剖透根源,深入开展交流,形成思想行动共识,推动解决一批问题,把调研成效转化为干好工作、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增加基层负担,防止流于形式。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就没有解决问题的责任担当。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全体师生员工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只要全校各级领导干部紧密结合实际,密切联系师生,创造性地开展调查研究,就一定能多察实情、多解难题,推动中省决策部署落实落地,推动学校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

版权所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