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6版
发布日期:
我在故宫做测绘
◇蔡佳霈


  刘加平院士、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右六)看望我校暑期建筑遗产测绘师生

  一切已经成为习惯的时候,一声“收工大吉!”才猛然醒悟珍贵的日子已经悄然结束,所有的记忆都被定格,在7月30日这天留在了故宫里……最后想感谢的,是我们自己,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年纪,遇到了努力的彼此。在故宫测绘的日子里我们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断成长。
  早在一二年级的时候,我就从我们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的培养计划上得知,与建筑学院其他专业三年级暑假去设计院实习不同,我们的实习是建筑遗产测绘,而且是近三周的时间。当时懵懂,不知道是要做什么,更没想过要去哪里。直到临近实习日期,林源老师才告诉我们今年测绘的地点在故宫,由林老师和建筑遗产保护研究所的王玉兰、喻梦哲、岳岩敏等老师组成的教师团队带领我们。欣喜的心情自然是无以言表,在故宫测绘的神奇生活也慢慢展开。
  2019年7月15日一大早,我们在故宫东南角的东华门前集合。不同于2018年暑假认知实习时候的游客身份,这次我们提前办理好了临时工作证,从故宫工作人员入口的东华门进出故宫。虽然有工作证,每次进门还是要接受检查。待穿过厚重的城门,走过金水河上的石桥,便可在一片葱翠掩映中看见我们的测绘对象——传心殿建筑群。这组建筑位于故宫中轴线的东面,西侧紧邻文华殿,是宫中祭祀孔子的场所,现在是故宫古建部的办公地点。
  刚刚跨进宽敞的院子,第一眼扑来的竟是一副“混乱”的景象,脚下是残破的古老地砖,砖缝缝里的青草长势正好。院子里到处堆放着从古建筑上拆下的各种大大小小的构件,石头的、琉璃的、木头的,还有为我们的测绘专门搭设的脚手架。架子只搭了局部,搭架师傅们还在满院子忙碌着、吆喝着……我被眼前的场景震撼到,却又反应过来选择此处作为测绘对象的目的了——尽可能地接触古建筑原本的真实的面貌……我们到达后不久,古建部的赵鹏主任和程枭翀工程师给我们举行了一个简短的欢迎仪式,并强调了现场工作的安全要求和其他注意事项,随后测绘工作正式展开。
  传心殿建筑群由南向北依次为治牲所、景行门、传心殿,在其殿后还有祝版房、神厨、值房等附属建筑。治牲所坐北朝南,为倒座房,景行门与传心殿皆南向。院落东西两侧院墙上各有一座琉璃门,此外院内还有一处水井,名叫大庖井,井上覆有井亭。除了我们班19人还有五位2017级建保专业的学弟学妹以及建筑学2015级的一位学长,还有给我们提供技术支持的建筑遗产保护研究所的几位博士和硕士学长。林老师将我们分成了四组进行测绘。
  开始阶段是画草图,我负责画总平面,林老师再三交代我这是所有工作的基础。这个院子南北总长约一百多米,如果在一张草图纸上画,必是长长的一卷,十分不便,我不得不采取将草图纸截断、一张画一进院落、最后拼合的方法。由于要请两位研究生师兄帮助进行仪器测量,必须要有测绘草图在手才能开始,因此我画草图的时候很是急迫,在最开始的两天里绕着院落内外暴走无数遍。走的多了,就渐渐发现院子里各种有趣的地方,建筑的各种做法和特点都逐渐被我发现了,还有比如东西院墙上的琉璃门打眼一看似乎对称,其实各有各的样子,大大不同……除了建筑物,院子里还有各种人物,除了我们这批测绘的师生,还有来故宫学习的粤港澳学生、做模型试验的工匠、来古建部开会的各路遗产保护专家等,时不时遇到大咖,转一转都可以学到新知识。
  完成草图后开始数据测量,仪器测量与手工测量同时进行。这次来北京我们带了多种仪器,每一套重量都不轻,价值更是不菲,大家将这些宝贝从西安扛到北京一路都小心翼翼,不时检查。七月的北京,骄阳与暴雨交替,无论哪种天气都需要给仪器打伞,防晒防雨。第一次下暴雨的时候,大家完全没有准备,暴雨来得快,十几秒的功夫已然是倾盆而下,为保护测量站点来不及撤走仪器的同学只能撑伞护住仪器,还要护住图纸,自己只能在雨里淋着,机在人在!干热湿热闷热……故宫的各种热我们齐齐体验了一遍。虽然辛苦,但是当全站仪工作时发出的“嗒嗒声”在院子里此起彼伏的时候,在我们听来这美妙的声音就是对我们最好的表扬。
  经过十天的外业工作,大家都开始疲惫倦怠了,就在这个时候我们学院院长刘加平院士专门来看望我们,还给我们带了好多巧克力。故宫博物院王旭东院长也来到现场看望我们。刘院士对我们的工作表示肯定,鼓励我们继续好好干。
  老师又调整了工作节奏,可以利用中午休息时间逛一逛故宫里的各种展览,或是继续深度探访未曾涉足的区域。这期间,古建部为我们邀请了经验丰富的大木匠师汤老师、彩画专家曹老师来做现场教学,我们把测绘时遇到的问题提出来与老师进行讨论交流。此外,林老师和王玉兰老师还带着我们看了故宫内正在进行的多处维修。王老师的残损病害记录与分析教学贯穿了测绘各个阶段,现在我们对歪闪劈裂啦、酥碱残损啦、剥落起甲啦、风化掏蚀啦……那可是一清二楚了。
  故宫每天下午5点之前游客清场,我们也必须在6点前撤出宫去。但是一天的工作其实并没有结束。洗澡、吃晚饭,稍事休整,我们就继续讨论和解决白天在现场没有解决的问题、整理照片和数据、画CAD图。我们住的这家青旅仅有的一处公共空间都被我们占领,因为实在装不下我们,所以连旅馆街对面的麦当劳也被我们占了。
  林老师要求每天早上8点之前各组必须到达现场开始工作,要保证不迟到最可靠的就是公交车了。于是,我们上班坐82路、下班回旅馆坐2路,有时也刷个单车骑着去。每天一早一晚路过人潮涌动的天安门广场;每天穿着我们的限量版测绘T恤,脖子上挂着故宫工作证进宫,一天一天,门口的安保人员已经记住了我们的脸……一切已经成为习惯的时候,一声“收工大吉!”才猛然醒悟珍贵的日子已经悄然结束,所有的记忆都被定格,在7月30日这天留在了故宫里。
  这次测绘实习经历,是对过去三年专业学习的检验,大家既对过去所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收获了很多,进一步体会到了遗产保护工作者的不易。很感谢林老师与赵主任为我们提供的这次宝贵机会,很感谢王、喻、岳老师的指导和各位研究生学长的大力帮助与耐心讲解,以及古建部的各位工作人员。最后想感谢的,是我们自己,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年纪,遇到了努力的彼此。在故宫测绘的日子里我们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断成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未来,请继续指教。
  (作者系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1601班学生)刘加平院士、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右六)看望我校暑期建筑遗产测绘师生

版权所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