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笑颜)8月14日,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我校领导干部和广大教师认真学习领会《意见》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和具体措施等,大家纷纷表示,《意见》为新时代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根本遵循,我们将以此为契机,抓好贯彻落实工作,努力提升学校思政课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校党委书记苏三庆表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非常关心的一件事。学校上下要提高政治站位,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高度,充分认识办好思政课的重要意义,抓好《意见》的贯彻落实。学校党委将进一步加强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把思想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加快出台学校加强思政课建设的实施意见,深化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校党委副书记张志昌表示,学校各相关部门和广大教师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按照《意见》要求,紧紧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完善校院两级领导听思政课、联系思政课教师等各项制度,努力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全面提高思政课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副校长黄廷林指出,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一是要进一步完善思政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及时更新完善教材内容,推进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二是要提高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推进知识体系向价值体系的转化,真正使学生愿意听、想听、有兴趣听;三是其他各类课程要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深入挖掘蕴含其中的育人元素,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切实将“三全”育人落到实处。
党委宣传部部长高瑞龙表示,深入贯彻落实《意见》,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要进一步落实好校院两级领导听思政课和联系思政课教师制度,要组织实施好思政课教师“大练兵”创优行动,坚持以赛促练、全员参与、常态化开展。同时,要建立起符合思政课教师和教学实际的科学评价体系,引导思政课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教书育人上,切实增强职业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
“《意见》的出台,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前所未有的重视。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我们备受鼓舞,也深感责任重大。我们要认真落实《意见》相关要求,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进一步建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水平,努力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杨航征表示。
陕西省思政课教学标兵、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张晓川说,《意见》对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出的有力措施和政策保障,进一步增强了教师站稳讲台讲好课的信心 和决心。我们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六要”要求,努力提高政治素养、专业能力和育人本领,切实承担起时代重任,争做新时代党和人民满意的教师。
“在认真学习领会文件精神过程中,作为思政课教师的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唯有不断加强学习、精进业务本领,密切联系学生实际,深入开展课程改革创新,注重人文关怀的实践落实,方能真正取得教育教学实效。”陕西省思政课教学骨干、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周郴保说。
“我们将认真落实《意见》中提出的关于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一体化的要求,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课堂探究活动中激发家国情怀,努力筑牢学生思想基础,提升政治素养。”我校附属中学教导主任胡道平表示。
又讯(通讯员周春芳)近日,陕西省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与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集体备课会。
本次集体备课会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讲好陕西红色故事”“深化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经验”“新时代精品课堂建设经验交流”“教育部培训体会及构想”等专题设置了4场主题报告会。来自同济大学、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作大会主题报告。与会人员围绕推进思政课建设守正创新进行了充分交流和深入探讨。大家一致认为,集体备课会不仅及时有效地帮助教师系统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坚定了思政课教师的信心和底气,更是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准、讲活、讲好,使学生想听、想学,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满足当代大学生追求科学真理的理论需求和投身伟大时代的实践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