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十月,部分大学的官微圈有些“乱花渐欲迷人眼”,“蹭热点”可谓火力全开,从“锦鲤”到“官宣”再到“炫富摔”,诸多热点花式蹭紧锣密鼓地一路走来,让粉丝们目不暇接,笑称“福利太多,招架不住”。
为什么蹭热点?不外乎借势涨粉。当下,“蹭热点”成为新媒体人彼此之间心照不宣的业界常态,大家都热衷蹭,并且是相互蹭。但对于大学官微而言,需要警醒的是,并非所有的热点都值得去蹭。
综合来看,“锦鲤”或多或少有暗示不劳而获、鼓励幸运大摇奖的成分,但毕竟是作为涨粉的有效举措之一,短期效应也较为明显;“官宣”凸显出官微一贯严肃有余的表面下原来还很是“接地气”,以及表现了高校之间的友好示意等,读来亦不乏轻快之感。
高校的“炫富摔”,炫的通常是各类课本、笔记、作业和获奖证书等物品,这和社会上炫的豪车、名表、限量版手包等奢侈品,有着实质上的区别,但那一团麻线式乱入的类似画风,仍然毫无美感可言,画面中的人物脸朝地面趴着的姿态,则更是难看。
毋庸置疑,在新媒体时代,对于“10W+”阅读量不遗余力的追求,几乎是每一个新媒体人从业之后的日思夜梦。而媒体技术的进步,也为推动信息文本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在一片喧嚣之中,“蹭热点”似乎成为了部分人眼中追赶“10W+”的捷径甚至不二法门。可一旦静下心来,转头仔细一想,倘若“炫富摔”之类的推送获得了“10W+”,究竟是一种幸运,还是一种尴尬?
从具体的实践样本而言,绝大多数“10W+”成功实例的取得,决非一时之间的跟风盲从所致,而是结合热点,深度策划在前、迅速跟进在后的结果,某大学官微蹭“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热点蹭得巧妙,即为生动一例。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招生季、迎新季、毕业季等说明大学的运行本身具有较强的周期性,新媒体实践亦有规律可循。因此,回归常识、遵从规律、顺势而为、谋定后动,是“蹭热点”之前要做的基本功。
大学是国家的思想文化高地。大学文化是追求真理、求实创新的文化。新媒体时代,大学作为文化高地的定位和作用,必然要通过官微得以充分彰显,这就要求大学官微在加大亲和力的同时加强引导力。为提高关注度和保持持续热度,大学官微需要“蹭热点”,但亦要明白,“蹭热点”存在“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可能,这种摇摆性不断考验着新媒体人驾驭热点的智慧,也深度地影响着粉丝的阅读体验。
总体而言,对于大学官微,“蹭热点”至少有着两个方面的启示:第一,在内容上下功夫,深度策划急不得,要勇于成为“蹭热点”的思考者。所谓思考者,就是逐步培养、形成对热点事件的敏感、自觉和预测,同时结合学校实际,加强素材积累,精雕细琢形成自我相对个性的推送内容。这样就会在同质化的态势中保持自己的特色;第二,在速度上要拼抢,推送时机慢不得,要成为“蹭热点”的先导者。所谓先导者,也就是要快,要力争成为第一个蹭热点的人。新媒体语境下,更为强调的是速度,抢占的是先机,百舸争流,万帆竞发,惟快当先,以快为首。
由此,内容深度与推送时机的有效结合,不难成为大学官微“蹭热点”的正确打开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