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第一枚校徽诞生记
◇崔凯

    西安建筑工程学院筹备委员会成员在西安合影。左二为首任院长甘一飞

  在校史馆的二楼展厅中陈列着一枚精致的长条形校徽,铜胎镀银珐琅质地,上有“西安建筑工程学院”八个毛体书法大字,这是学校并校时制作供在校学生佩戴的第一枚校徽。说起这它的诞生,其中还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
  1955年,为适应国家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改变高校过于集中在少数大城市和沿海地区的布局,支持西北地区建设事业发展,国务院下达了《1955年——1957年高等工业学校院系、专业调整和新建、迁建学校的方案》,西安建筑工程学院即在新迁建学校之列,初步计划由五所高校的土木、建筑系科合并组建(后变更为四所),由建筑工程部具体负责筹建工作。
  1955年3月,西安建筑工程学院筹委会在北京成立,建工部在东四区(后并入东城区)报房胡同69号拨予筹委会一套办公用房,工作人员都居住在灯市口建工部宿舍,用餐在东四大街的建工部招待所,日常开会则在建工部学校教育局。在北京期间,筹委会先后召开了五次全体会议,基本确定了学校组建的各项工作安排细则和一些基本事务。1956年4月7日晚,筹委会由北京西迁,到西安经过一番准备后,5月9日,筹委会正式对外发布通告:“我会已自北京迁至西安市和平门外新院址办公。原我会之西安筹备处更名为基建处,今后由我会负责对外联系。”筹委会迁至西安后,在北京仍设有驻京办事处,驻京办设在灯市口大街95号院,办事处由吴寿彭(建工部)负责(吴是挂名,实际负责人为筹委会副主任甘一飞),刘林山(筹委会办事员)、郭士品(建工部通讯员)等人为办事员,驻京办人员主要负责联系建筑工程部、高等教育部等单位协调与西安方面的对接工作。
  6月,开学时间临近,要提前制作学生入校后所佩戴的校徽,有同志提出校徽上的校名能否让毛主席题写。甘一飞同志参加革命时间较长,跟当时的一些中央领导人在解放前就有较为密切的工作往来。他通过时任国务院秘书长的习仲勋同志联系了中共中央办公厅,提出了请毛主席为西安建筑工程学院题写校名的愿望。结果中办回复说毛主席不在北京(经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撰的《毛泽东传(1949-1976)》,知当时毛主席正在武汉视察)。习仲勋同志于是给甘一飞建议:“如今全国各高校校名大都用主席的书法字体,主席这么忙,为大家一一亲自题写恐怕也没那么多时间。北京证章厂就在前门大栅栏一带,各种书法字体都做得很标准,你不妨派人到那里去咨询联系一下,应该能满足字体上的要求。”甘一飞随即派办事员刘林山前去考察,刘到证章厂把要求一说,对方说:“毛主席书体的徽标和标牌现在国内很多单位都做,我们可以按你们的要求保质保量制作出来。”随即先行订制10枚样品。需要说明的是,建国初期生产相关徽章、标牌与现今不同,当时是传统工艺制作,因此流程较为复杂。具体流程为先对校牌的紫铜胎坯进行加工,采用酸腐蚀的方法把字体做出来,复将胎体先后镀一层镍、银,再对字体凹陷处与底面点银蓝珐琅料,通过烧蓝、打磨、修平三个步骤后,最终对金属裸露部分进行整体镀银,以保证整体效果。
  校徽样品做好后,先拿给甘一飞看,他觉得比较满意,为稳妥起见,他说:“让西安的同志们开会时集体讨论一下,无问题就进行制作。”后样品由到北京出差的工作人员带回西安,大家看后都认为工艺细致且漂亮,一致同意即按此制式做。在得到电话允复后即行在该厂批量定制4000枚,制作完毕由厂家直接寄至西安筹委会以备使用。甘一飞随后又向习仲勋同志报告按他指点已经将校徽做出,并表达感谢之意。
  1956年9月,从四校迁来学生和招收的首批新生陆续入学报到,在为他们发放的物品中,就有一枚由北京证章厂制作的校徽。毛体书法风格的西安建筑工程学院字样也成为当时学校办公用品和宣传物上的正式标识。

版权所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