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讲思政”增强思政课堂的吸引力、感染力
主持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是如何用好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的?
苏三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出台了《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实施细则》并深化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我们从理论成果进教案、进课件做起,把它做细、做实。
思政课教师通过开展集中备课、课件交流评比研讨、讲课比赛等方式,增强思政课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形成了一些比较好的做法。如《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师吸引学生参与互动,每节课留出5分钟时间用于学生“每课一讲”,全班同学分成多个小组,结合课程内容,与授课老师商讨确定题目,找资料、做PPT,最后在课堂与同学分享,同学们可以提问,讨论辨思。这种“学生讲思政”的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大家的学习积极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授课教师以“五四”“一二·九”等纪念日为契机,组织学生办手抄报,弘扬革命传统,利用假期走访调研,推介家乡红色旅游资源,培养革命文化和家国情怀。《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授课教师利用课间为学生做“好书分享”,鼓励学生读经典、悟原理。此外,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还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线上互动,通过超星网的微课视频学生任务点推介功能,在线为学生分析解答、交流指导,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开展“第二课堂”创新培养模式
主持人:请您介绍一下学校“第二课堂”开展情况如何?
苏三庆: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是贯彻落实十九大和高校思想政治工媒体建大作会议精神的必然要求。在这方面,我们也是有做法、有亮点、有效果的。比如我们环境学院实施了“朋辈导师”制度,就是让本科高年级和优秀研究生做一、二年级的班主任,让品学兼优、年龄相近的学生担任本科新生的“朋辈导师”,克服了简单思政教育中说教的做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冶金学院在一、二年级本科生中建立了一个叫作“蜂窝”的交流平台,按个人兴趣进行交流,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了很多有意义的活动。
从2012年开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在草堂新校区实施了“书院-学院(学科)制”人才培养模式,将素质教育、养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书院育人全过程,坚持经典诵读,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社团活动,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促进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引导学生自觉地将个人志向与祖国前途命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结合。
挖掘各类课程“德育元素”推进学校师德师风建设
主持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是如何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教学科研活动和教书育人过程中的?有哪些具体做法?
苏三庆:高等院校担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因此,学校各项工作都必须牢牢围绕着“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守好社会主义大学的“根”与“魂”。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充分挖掘梳理各类课程的“德育元素”,在育人的全过程、全方位上建立了育人机制。同时,学校推进师德师风建设,通过举办师德师风报告会、座谈会,评选“师德标兵”、“教坛新秀”、“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吸收大学生进科研团队等多种方式完善育人机制,也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用高尚的人格去影响学生,用模范的言行为学生树立榜样。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有很多优秀教师代表。比如致力于水泥绿色革命的徐德龙院士和为八亿农民建好房子的绿色建筑专家刘加平院士,他们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为祖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作出了贡献。此外,还有2017年刚刚离世的我国钢结构领域开拓者之一陈绍蕃教授,在其99岁高龄时依然伏案工作,以及现已93岁高龄讲了一辈子数学的潘鼎坤教授,为师生讲授传统诗词格律,网络点击量超过四千万。这些治学严谨、师德高尚的楷模感染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感染了一代又一代建大人,激励着广大建大的教师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不能懈怠,也不敢懈怠。
教育引导学生去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主持人:请您结合学校实际谈谈大学文化的育人功能,学校是如何引导和教育广大学生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您觉得成效如何?
苏三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自1956年在西安并校以来,始终坚持“育才兴国、科技富民”的办学宗旨,弘扬“自强不息,奋发有为,争创一流”的建大精神,秉承“自强、笃实、求源、创新”的校训和“为人诚实,基础扎实,作风朴实,工作踏实”的优良校风,教育引导学生去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并校60多年来,我们学校先后为祖国各地培养出了26万余名毕业生,其中有60%扎根在祖国西部地区,成为祖国西部建设“留得住、用得上、靠得住”的优秀人才。在他们中间涌现出了扎根新疆50余载的王小东院士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梁西军等典型代表。
在这种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的感召下,学生们以党和国家召唤为己任。2017年,陕西省委决定在全省高校系统实施“双百工程”,百所高校结对帮扶百县,助力全省脱贫攻坚。我们学校联系帮扶的是洛南县,2017年暑期有11个院系的400余名师生来到位于秦巴山区的洛南县为136个贫困村免费编制村域规划,建设美丽乡村。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又是暑期,他们加班加点,夜以继日,白天走访调研,晚上开会研究,制定方案。没有一个学生叫苦叫累,他们知道,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步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这当然也是高等学校的责任、义务和担当。这期间,我在洛南和他们一起待了三天,从他们的行动中,我看到了建大学子的责任和担当,也为他们感到骄傲和自豪,对学校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承担好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充满信心。
主持人:2018年学校有什么展望?
苏三庆:2018年,我们继续认真学习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我们从进教案、进课件开始,深入领会十九大精神的内涵和实质,把学校改革发展事业做好,按照中央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让十九大精神在学校落到实处,把教书育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