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清水β狗”的“互联网+”之旅

环境学院 王秋实

  2017年的春天,对于我们参加第三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队友们来说,都是大学生活中最珍贵的回忆。我们团队由环境学院2015级给排水专业的三名本科生和两名市政工程方向的研究生组成。相似的经历、相同的课程学习,让我们之间有了更深的默契。在整个比赛过程中,李志华老师对我们进行了悉心指导,每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对我们指导帮助。
  我们的参赛项目是“清水β狗—污水处理站智能管理平台”,这个平台可以保障污水处理站能够稳定达标运行。从南山草堂到雁塔晨钟,我们的脚步走过春天,也迎来了夏天。从院赛初选到预答辩、院赛答辩一步步走到了校赛。校赛答辩前的日子,我们都很紧张,熬夜备稿,修改PPT和文案,每一次的排练都是为了最后的完美发挥。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夏天的西安燥热异常,从草堂赶来本部的我们,来不及吃饭,就去找学长请教。一走进校门,便看到了一个大大的蓝色牌子,上面写着进入校赛的51个团队。第一次看到印有我们团队名字的牌子时,心里是说不出的滋味,我们都拿起手机,想记录下这有意义的一刻。走到校赛不容易,我们每一步都踏踏实实,虽不知道能走多远,但这经历和心情都是我们从未有过的。在候场等待时,队友还在不停背稿,以求万无一失。终于到我们上场答辩,我们都发挥出了自己最大的能量,顺利完成了答辩。这归功于我们团队每一个为此付出的人,虽然大家个性千差万别,但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位置上,才让团队合作发挥出了最大优势。
  在这场比赛中,我们看到了很多好的作品,也从更优秀的团队中看到了我们的不足。在各位老师的指导下,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第三届“互联网+”大赛已经落幕,虽然我们止步省赛初选,但在漫长的比赛过程中,一次次磨练已让我们建立起了更加深厚的感情,我们得到了更加珍贵的东西。
  幸运的是,团队成功入选暑期“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实践活动,作为唯一一组团队代表学校前往革命圣地延安。此次出行,我们希望能与延安当地实际情况结合,成功将我们的产品落地延安,服务老区人民,为其污水净化贡献一份力量。
  在延安的日子,我们收获颇多。在这革命的摇篮,我们追寻着革命先辈们伟大而坚定的足迹,感受到了浓浓的红色革命气息,更感受到延安革命精神对我们人格品质的锤炼。
  第一天,我们参加了落地项目对接仪式,参观了成功对接的项目组产品,与来自全国各高校的团队互动交流。仪式结束后,我们前往观看舞台剧《延安保育院》,毛主席曾为其题词“好生保育儿童”“好好学习,好好玩耍”。演出结束,我们感受到了战争年代党对革命烈士子女的关心和爱护。
  下午,我们一起前往延川县梁家河。我们的客车下了高速后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山路向东行驶,两面的黄土大山夹着这条由西向东的山沟。
  终于我们到了,梁家河,一个中国版图上很难找到的黄土山沟,渐渐地进入我们的视野。来这里参观的、感受的、寻根的、接受教育的人络绎不绝。梁家河的人民伴随着中国农村改革前进的步伐,他们融入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潮中。
  随后,我们分组参观了当年习总书记住过的知青旧居。傍晚,当年的知青们给我们介绍了他们的故事。习总书记在21岁时就被选为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带领社员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立志改变山村贫穷落后面貌。在生活上,他和社员同甘共苦,村民们大事小事总是去找习总书记。
  寒来暑往,春秋七载,习总书记同村民们亲如一家,建立起了深厚的情谊。习总书记当年还组织村里铁匠成立铁业社,打造的农具既能自给自足,又可以卖到邻村增加集体收入。为了解决村民们长期的饮用水问题,习总书记带领大伙在村里打水井,告别了祖辈沿习的河沟取水。几十年来,这口水井至今仍是全村村民的饮用水源,不同的是这水井如今已通到了各家各户。
  饮水不忘挖井人,老支书深情地讲述着习总书记当年给他们办的一件件实事好事。听完老支书的话,我们更加感受到了当年知青们的不易。
  于是,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同学们把这次“红色之旅”的情况以书信的形式汇报给习总书记。没想到过了一个月,总书记竟然亲笔给我们回信了,信中总书记嘱托我们要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在亿万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进行的伟大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这使我们备受鼓舞。在我们祖国强大与民族团结的今天,在越来越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辉目标的今天,我们一定不负总书记嘱托,将自己与国家、与民族紧密相连,尽自己所能,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用自己的汗水与青春,在祖国的锦绣前程上书写无愧于自己、无愧于时代的篇章。

版权所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