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高教话题
熊丙奇:高校教师兼职“适度”是关键
再塑大学师生的“从游”关系
  梅贻琦先生在《大学一解》中则形象地比喻大学师生关系说:“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
  然而,近年来,大学师生间的这种“从游”关系却出现了反向“游离”的倾向:学生逃离课堂或在课堂上做起“低头族”,老师成为学生口中的“老板”,关于大学师生关系畸变的议论也见诸报端。辽宁大学副校长徐平近日在《光明日报》撰文称,大学正处于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们应该通过反思大学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把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症结,重构充满生机活力的教育教学体系和充满融洽氛围的大学师生关系;对学生来说,不应成为消极的看客,而应是积极的参与者。尊师是第一学习动力,正所谓“亲其师,得其道”。在大学里,我们必须是一个自立的有才能的自我驱动者,以最大的努力取得最好的成绩。这样,才能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重塑大学师生之间的“从游”关系,形成一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共生关系,达成共学共进之目的。
  中办、国办近日印发的《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指出,允许科研人员和教师依法依规适度兼职兼薪,包括允许科研人员从事兼职工作获得合法收入和允许高校教师从事多点教学获得合法收入。
  著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11月9日在《京华时报》撰文称,科研人员和高校教师,在完成本职工作后,适度兼职,不但让知识价值增值,还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回报,其价值和意义毋庸置疑。而如何做到“适度”,是兼职兼薪在具体落实、推进过程中的关键。他认为,要适度,首先,高校和科研机构,需要完善对教师和科研机构的评价体系。其次,高校、科研机构聘请兼职教师,是为了发挥其知识价值,而不能仅出于功利目的。此外,还要明确兼职中的利益回避机制,防止把兼职作为谋取利益的通道。
  对于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来说,有两项制度最重要。其一,实行年薪制,以此保障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待遇,避免教育和科研的功利化,也减少利益因素对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干扰。目前的基本工资加奖励加津贴的薪酬制度,要通过考核才能兑现薪酬,这导致教师和科研人员急功近利,教师和科研人员也会面临很大的生存压力。如果逼迫教师以兼职的方式获得一定收入,显然难以体现知识价值。因此,应该在保障年薪的基础上,鼓励增加知识价值的兼职。其二,实行教育和学术同行评价,建立学术共同体,突破利益共同体。如果教育和学术是利益共同体,那任何出发点很好的政策,都可能被异化。这是在落实《意见》时必须重视的问题。 
依法规靠章程才能去行政化
  日前,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表示,北大将尝试取消院系领导的行政级别,并采用聘用方式。这番言论掀起了新的一阵高校“去行政化”的讨论。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在《中国青年报》发表文章认为,大学的去行政化并不是要去掉大学的行政管理,也不能等同于去行政级别。从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历程来看,要实现大学系统的良好运转,需要通过立法来规范大学的发展行为,来明确大学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政府相关部门依法管理大学,在法律的基础上办大学,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研发出创新成果,使大学真正担当起为国家和社会输送急需高质量人才的责任,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
  大学要依据《高等教育法》理顺大学与政府的关系,在政府指导下充分发挥大学自主办学的积极性;依据高等教育法和大学章程理顺大学党委与行政机关的关系,真正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主要依据大学章程处理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实现大学由行政主导,转为行政服务学术发展;靠大学章程规定大学内部制度建设与各机构之间运行的关系,实现科学高效管理,避免大学的行政化。 
  大学要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的作用,学术委员会首先要有符合《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的人员组成和明确的议事规则,机构和程序规定是学术委员发挥作用的重要基础;第二是要有与行政权力交叉相配套的若干制度,对于行政权力干预学术权力的行为设计有效的约束机制;第三是学术委员会组成和规章制度要结合学校学科和文化特色。
  大学去行政化的根本,就是要使行政管理确保学术权力的良好运作,监督学术权力的不当偏离,保证教师的教学、科研权力,从而最终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使高等教育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 
让高校人才培养更有的放矢
  日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关于下达2016年动态调整撤销和增列的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共有25个省份的175所高校,撤销576个学位点,同时有178所高校增列了366个学位点。这是2014年初《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办法》实施以来,高校学位点调整涉及范围最广、调整数量最多的一次,标志着高校学位授权点评估和调整步入常态化。
  赵婀娜在《人民日报》撰文称,当前,我国正在加快高校的“双一流”建设,高等教育的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根据形势变化调整学位点,正是一个重要的着力点。只有高校学位点有撤有增,结构不断优化,才能挤干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水分”,促使高校从争取学位点数量、盲目扩大招生规模等外延式扩张,转向关注育人质量的内涵建设之路,让学校、学生和社会在互相调适中实现共赢。当高校真正面向社会、注重质量、突出特色、育人为本,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建设才能水到渠成。

版权所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