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泽
2016年六月,窗外小雨淅淅沥沥地下了三日有余,似乎预示着别离,也诉说着回忆……四年前六月,高考前夕,在西工大附中结束了最后一次模考,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对未知的大学生活的好奇,走进高考考场,后来来到了这个历史感厚重、以建筑土木学科闻名的大学。一晃四年,时间匆匆,想想一路上遇到的人和事,一直坚持本心地在梦想的道路上前进的我,是多么的幸运。
2012年十月,选择学习数学与应用数学的我,来到我们的草堂校区,没有学长学姐,没有公车,没有娱乐场所,晨起晚归只伴着终南山脚下清新的空气和学府城巍峨的屋宇,感觉生活单调又充实。参加了学生会、各种社团,和闺蜜一起创办了新的绘画社,还加入了校报记者团的大家庭。大一的生活就是在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度过的。
2013年六月,选择出国留学这条看似美好实则艰难的道路的我,放弃了各类活动,开始规划自己未来三年的申请生活。GPA、TOEFL、GRE、竞赛成绩、论文……许多事情,开始的时候是凭着兴趣,而真正坚持到最后不放弃的一定是因为真的喜欢并有着坚定的信念。在出国备考的路上,我遇到了许多难忘的人和事,也收获了很多。
准备出国申请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好在备考的两年里,一直有好友相伴、良师指引。说起我的好友W学姐(学姐是爱称,其实就是我同窗),我们是一个班的同学,熟悉起来是因为大一都在主席团工作。W学姐人美、语言有天赋,富有创意的想法特别多,对自己的人生规划很明确。也是一起准备赴国外深造的。大二开始,天天清晨六点把我从床上拉起来,甚至偶尔几个考试前夕的午夜,还陪我在南山书院通宵学习。当然,也一起干过很多傻事——比如逃课……从大一的学生会一起工作,到大二开始一起备考,大三一起选择退出学生社团,直到大四,W学姐兜兜转转最终去了一家知名外企工作,而我即将赴国外读书,我们的友情似乎不因距离远近、时间长短而慢慢淡去,而是愈发有了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希望W学姐在大本营坚守,一切都好。
2014年七月,开始了大学最艰苦的备战数学建模国赛集训。感谢在这里遇到的我的指导老师们——L老师,W老师,Z老师。W老师之后还做我的美国数学建模比赛的指导老师。而L老师,是我大学四年最爱、最感谢的恩师,从大一的“C语言”课,到大二的SSRT项目,大三的“OpenGL设计”,大四的国赛建模二战,直到最后三个多月的毕业设计,L老师对所有事情的认真态度,对待自己喜爱的工作那种热情和全身心的付出,一直激励着我向前不断奔跑不停歇。L老师之于我,就如水一般,看似平淡无奇,但已经不可或缺。我大学四年里值得被自己记住的小骄傲,几乎都和老师有关——建模国赛二等奖、美赛二等奖、毕设的成功,甚至选择研究生专业时,也是因为真心喜爱L老师授课的专业内容和方向,从而选择了VR(虚拟现实技术)。希望无论十年、二十年后,L老师,还是像如今这般,满怀激情地生活着。
2015年九月,面临着人生中重要的一个抉择点——申请出国读研、找工作,还是保研。人生路有很多条,能够让自己做选择的其实不多,特别是选择完后,自己的生活在近几年会有完全不一样的轨迹。但无论怎样,现在想来,当时放弃了深圳一家做GPS车载定位的薪酬不菲的工作,放弃了安逸有保障的保研生活,选择申请国外读研,是一个很适合自己的决定。无论前路多么艰辛坎坷和孤独,无论这条路在别人眼里看似多么的花团锦簇、繁花似锦,都是我选择的未来,我想要去看一看的未来。还有从这一年六月开始,我接触了跑马(马拉松),并一直坚持到现在,还将坚持下去——很少有人能坚持一件事一辈子,但我希望自己可以坚持“向前方奔跑和乐观的人生态度”一生。
2016年年初,我开始了两段背包客的穷游旅行,和我闺蜜一起,看了台北101的夜景、总统府的礼兵、台南奇美博物馆的壮观、台中的日月潭、还看到了祖国最南端的海、曼谷的泰文字幕电影、神仙半岛最美的日落、清迈的众多佛寺……尝了九份的芋圆、拉威海滩的海鲜、PAI县的酪梨椰奶冰、清迈的芒果饭、绿咖喱……一个月的背包自由行,满足了我看一看世界的梦想,也让我坚定地发现,自己确实爱上了这种不断去感受未知,去感触不同角落的人和事,去聆听他们的生活故事。希望未来的每一年我都可以去一个不同的地方,不用太久,生活一个月就足够,去静静感受那里的一切。
毕业前夕,再一次来到曾经生活过两年的草堂,为了拍毕业照。看着学府大道旁越来越多的楼宇屹立而起,南山、子午、紫阁……我知道是时候该要和草堂道别了,道别我十八岁后最美好的四年青春,告别我的大学时代——感谢四年间,在这里遇见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你们都将被我尘封进记忆,化作我人生路上最美丽闪亮的一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