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幸福南路109号
  幸福南路这个名字,本身就饶有诗意。幸福所距不远,南路阳光晴柔,109号是华清学子在幸福路上的幸福家园。
  和其他学校不同,走进校门,首先看到的是一大片林地,高大的树,嫩绿的草,小径穿过草坪通向远处,半截原木随意放倒在路边,或因一场春雨生了蘑菇或苔藓,湿湿的生长着。清晨,有人抱了书本,对着一棵大树背单词和句子,等到阳光落在脸上,背书的人意兴阑珊,转个弯去餐厅要了早点,吃完一闪身,大约是进了一号或者二号教学楼。
  一、二号教学楼原是两排长达百米的厂房,上下两层,钢梁和立柱具有工业建筑的明显特征。这些曾在前工业时代作出巨大贡献的生产车间,经过设计师巧妙的改造,演变为大学的教室,成为读书育人的圣殿。整个改造既保留了厂区历史的特色,又满足了教学的需要,同时还有效节约了建设成本。
  门窗一律是橘红色,漫步在长长的走廊里,在望不尽的墙柱间,会让人自然遥想火红的年代、飞溅的钢水,又会让人感叹岁月变迁沧海桑田。墙上挂着学生的设计作品,水粉、油画、或者手绘,稚嫩中多了一份自信。
  随手推开一扇门都有学子在读书、做设计,埋头于课桌的状态专注而投入。或许是因为这里避开闹市的喧嚣,又有充足的学习空间,使思维的漫想不会显得浮躁和局促,看看天、看看云、看看树,一种淡远的情愫便油然而生。
  2004年,第一批华清学子入驻,在这里开始了新的大学生活。今天,当初的空寂早不知所向,风雨操场的炉渣跑道已被焕然一新的塑胶跑道代替,高大的厂房几经改造变成了设备齐全的礼堂,新建的学生公寓亮丽舒适。
  傍晚,图书馆前的广场上,聚满了年轻人,太极拳的一招一式充满神秘韵味,青春街舞的翻滚弹跳热情澎湃,轮滑飞旋着年轻的旋律蹬地滑行。
  活力、朝气、信心。这个新兴园区涌动着与生俱来的蓬勃力量。
  林荫悠长,思绪也悠长。这里的漫步,总让人感到宽阔、放松和舒畅。在林荫路口的草坪上,你会见到一个巨大的红色齿轮,有近两个人高。人们猜想那定是钢厂车间的旧物,现在横卧在这里,既是对过去生活的追忆,又彰显工科院校的特色。
  傍晚时分,广播里响起心情短语,柔和的声音在林间的薄霭里漾开。广播的音箱被做成一块假石、一段木桩,隐入浅草中。于是在校园的角落里,散步也便多了一种伴奏。
  提着壶去球场边或者5栋后的水房打水。打水的壶放在水房边上,红红绿绿一片煞是好看,有人写了名字,有人画了卡通的头像,有人甚至写了警告的话,壶放在这里转身回来却遍寻不着,忽然有男孩提着自己的壶回来,说不好意思一不留神提错了,女孩倒也大度,没事没事还回来就好,还一边帮着男孩找壶,男孩的壶没找着,男孩女孩倒是聊得忘了时间,后来男孩每天提了女孩的壶一起来打水。同学说,在这里丢了壶的,往往会捡到爱情。
  曾经求学于此的人都会回味那里的生活,回味餐厅三楼的刀削面,回味在图书馆和女孩的邂逅,回味10号楼四合院子里的仰望,回味挂在大树上的摄影展和草坪上的雕塑……后来在校本部甚至毕业后在外地,偶尔见到某位眉眼熟悉的人,你说不出他的名字,但又似曾相识,你隐约在哪里见过,却又一时想不起来,你终于忍不住走上前去问他,没准儿,他真的也曾在这里学习和生活过。
  幸福南路的转角,学子来了又走,长长的林荫下人影幢幢。春去秋来,不经意间这里已经演绎了许多过往,成为一届届华清学子共同的情感故园。

(文/宁家晟)


版权所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