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张历史照片,醒目地挂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史馆的展墙上。这张照片纪念着一个重要的时刻:1990年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泰勒博士专程来到学校,为荣获第14届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最高奖的9名学生颁奖。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建筑师协会(UIA)联合举办的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每三年举行一次,以鼓励、引导未来的建筑师参与当代全球建筑理论最前沿课题研究为宗旨,是全球最高规格的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
1990年的这次竞赛,以“一座今日的住房——生活在记忆与期望之中”为主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学生以西安市柏树林三学巷老住宅区为选题对象,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请教专家,走访群众,查阅国内外文献,花费了五个月的时间,提交了一份以“老邻里区中的一座今日三合院住房”为题的设计方案。
这个方案既表现出我国传统大家庭共同生活、欢乐祥和的设计理念,唤起全体居民团结一致、同舟共济的情感,又表现出家庭生活的现代化环境,形成了个人、家庭、近邻三个居住层次相谐的完整系统。
照片中微笑着从泰勒博士手中接过获奖证书的女生叫杨彤,当时是西安建大建筑学院四年级的学生。回忆起二十多年前参加设计时的情景,她说:“当时所有的技术手段都不是很先进,没有电脑,设计任务是纯手工制作,最后交上的图是自己一块块裱到板子上,卷着寄过去的,连裱图用的糨糊都是自己熬的。”
这件作品最终得到了国际评委的认可,其中的一条评语是:“所有国际评委看到这份原生态、手工制作的作品,认为非常符合建筑设计师所应具有的特点。”
西安建大学生获得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最高奖,是在加拿大举行的第17届国际建协大会上宣布的。参加会议的中国建筑专家们为祖国的大学生在国际上获得如此规格的荣誉而激动不已。著名建筑教育家、两院院士吴良镛称赞西安建大学生说:“你们创造性地将中国建筑文化介绍给世界,赢得了国际声誉,为中国建筑师增了光。”
现任辽宁省住建厅副厅长的杨晔当年是这个获奖小组的成员,他清晰地记得,毕业后有一次去电影院看《红高粱》,电影播放前,大屏幕上先出现了两条红底白字的标语,一条是祝贺《红高粱》获金熊奖,另一条就是祝贺我国大学生获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最高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奖。
20世纪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刚刚起步,西北地区面向国际的开放之窗,还没有完全敞开。但当时的西安建大已经认识到,未来的建筑师,必须要有广阔的视野,自觉自醒地去开拓新路。西安建大果断地把学生们推向了国际赛场,鼓励他们参加高层次的交流和历练。而这一举措本身,也是对学校办学实力与水平的一次严峻考验。
1984年,国际建筑师协会举办第12届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竞赛的主题为“建筑师促成居住者进行住宅规划与设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积极鼓励并组织学生参赛。
在佟裕哲、张缙学、侯继尧三位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参赛小组连续奋战8个月,分别到全国13个大中城市和陕西省延安、乾县、西乡等地做社会调查,真刀真枪地搞设计。
最后,参赛小组拿出了“促成城市旧区居住者改建住宅规划与设计”“促成中小城镇新区居住者对住宅规划与设计”“促成农村窑洞居住者对窑居规划与设计”三个方案。
共有44个国家的186个方案参加了这届竞赛。经评委会评选,19个国家的22个方案最终获奖。西安建大提交的方案名列第三。
初次参赛,就崭露头角。西安建大以扎实的教学功底让国际建筑界见识了这所中国西部高校不凡的实力和创意,令中国建筑界为之一振。在开罗召开的颁奖大会上,国际建协常任理事、我国建筑界的老前辈何广乾非常激动地说:“咱们年轻的一代起来了,行啊!打到国际上来了。”
鉴于西安建大学生的出色表现,受国际建协第20届大会科委会委托,1999年西安建大代表国际建协承担了第17届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的出题、评选、组织和展览工作。由一所高校负责这项竞赛的全部工作,也开创了这项全球最高规格大赛的先河。
如何从城市、地段和场地等层面进行设计干预和空间创造,使南非德班长期处于种族割裂的人群共享城市文明?围绕这一现实难题,西安建大建筑学院学生分别以“缝合城市”和“场所尊严”为主题报送的参赛作品,包揽2014年第25届国际建筑师协会(UIA)世界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前两名。
第25届竞赛的基地选在南非德班老城中心沃里克枢纽站地区。德班因至1994年才结束的种族隔离制度,使城市形态和意识形态都处于一种“分裂”的状态,而沃里克枢纽站由于南北向的铁路交通和东西向的内外城过滤交会于此,其角色显得特殊而微妙。
竞赛以“建筑在他处——寻找其他途径,创造美好未来”为主题,要求参赛学生围绕2014UIA大会三个子主题“弹性、生态、价值”,以大视野、小干预的方式开展城市设计,解决该地区的现实和发展问题。共吸引来自中国、英国、美国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学生报送参赛作品478份,大会从最终入围的15组作品中评出前四名。
建筑学院本科生吴明奇团队、周正团队分别以“缝合城市”和“场所尊严”提交的作品获得第一、二名。清华大学研究生团队及黎巴嫩学生团队分获第三、四名。
此外,李岳岩老师指导的2个研究生团队还荣获入围奖1项(前15名),优秀奖1项(前24名)。
据统计,自1984年西安建大学子首次参加该项赛事并获奖以来,已先后9次荣获13项大奖,是迄今为止这一赛事全球获奖最多的院校。
西安建大学子在竞赛中展现的聪明才智和杰出创意,体现着学校坚持几十年的办学理念:在课堂和图书馆中积累知识,在实践中培养才干。西安建大也从未忘记过身处的这片土地,历届参赛作品一直延续了关注西部贫困地区人居环境改善的关键问题,在传承中国文化传统的前提下进行新的民居形式探索,提出新的建筑发展思路,使之更富有新时代人文情怀。而那些获奖的学子们,无论他们今天是否还在学校学习、任教,抑或在社会上打拼,永远都是校园学子可敬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