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白国良教授团队获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本报讯(记者 晓兆)1月8日上午,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我校土木学院白国良教授团队完成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与混合结构体系关键技术及其工程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及与其复合的混合结构体系具有刚度大、强度高、抗震性能好及与其他结构比较所具有的技术经济综合优势,广泛应用于大型公共建筑及特殊、重载、复杂工业建筑。长期以来,白国良教授带领的课题组进行型钢混凝土试验与理论创新研究工作,在型钢混凝土结构与混合结构体系基本性能、受力机理、计算理论、设计方法方面取得了系列的创新性研究成果;针对地标性公共建筑和大型生命线复杂工业结构,对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与混合结构体系中的系列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开展了试验研究、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和工程应用推广工作。
  该项目主要创新技术包括:系统开展钢-混凝土界面粘结滑移、构件复合受力及疲劳性能研究,建立了型钢混凝土计算理论,填补了国内关于该结构设计方法的空白;开展了高含钢率型钢混凝土大型组合构件性能研究,创新性提出了超高层建筑、特殊工业结构中复杂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关键连接技术,以及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结构和型钢再生混凝土结构新型体系,促进了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应用与推广;研发出新型钢-混凝土混合承重空冷结构体系,并对其强震灾变效应和多环境因素作用下空冷结构体系的性状进行研究,建立了综合考虑空冷结构和“工业设备内容物”系统耦合效应的设计方法,实现了空冷结构体系自主化设计和国产化应用;研发出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分散剪力墙新型混合结构体系,提出了其应用于高烈度地震区的抗震设计方法、选型原则及适应条件,解决了大型、重载工业主厂房的结构安全问题。
  该项目研究成果已纳入国家规范和行业规程,成果已获国家核心知识产权29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出版专著6部,发表科研论文280余篇(SCI、EI检索144篇)。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陕西法门寺合十舍利塔、上海环球金融中心、CCTV新台址主楼、广州新电视塔、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航站楼、京沪高铁上海虹桥枢纽、华能国际铜川电厂600MW机组空冷结构、广西贵港中银大厦、中石油新疆指挥中心等60余项大型、地标性实际工程中。
  国家科学技术奖是中国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主办的在科学技术方面设立的国家级奖励。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五个奖项。本年度共295个项目和7名专家获奖,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87项。

版权所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