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3版
发布日期:
一个支教团队背后的挑战梦

遇见西北联大调研团队在汉中调研

  作品名称:
  遇见西北联大:一场跨越八十五年的时空对话——基于汉中市城固县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旧址的调研
  团队成员:曹文强、王瑾雯、王楚源、肖蕾、张旭东、邢东泽、王艺璇、慕童、强逸凡、赵廷宝
  指导教师:杨才兴、柯苏娟、于军琪
  作品简介:
  团队溯源西北联大对西北地区高等教育格局的发展影响,通过多种方式对西北联大展开研究。一方面,走进汉中市城固县三处西北联大旧址,全面了解西北联大旧址保护利用现状,对西北联大旧址提出保护利用方案;另一方面,收集西北联大史实资料,重走联大师生求学道路,从中深刻感悟总结了西北联大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的民族精神、奉献精神、创业精神,并分析了西北联大精神当前的传承困境,建立以支教服务为主体,以“文物+‘文保、文学、文旅’”为一体的西北联大精神传承模式,在陕西和甘肃两地开展西北联大相关主题交流活动。 
  
  “文强,祝贺!特等奖!”2023年10月30日清晨,一个电话将我从睡梦中唤醒。电话那头,白老师高兴地向我道贺……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兴奋并不像是中彩票时那种惊喜和意外,而是团队成员和指导老师辛勤的付出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内心更多的是满足和平静。
  我一直有一个竞赛梦,希望自己不是陪跑人,而是领军人。这个目标一直从我本科延续到研究生,从未在我脑海中消失过。2020年9月是我人生中的一个关键点,我选择加入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遇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后来又得良师指引,才有了现在的竞赛成果。在我们项目团队中,有6名和我当时一起去支教的队友,所以我觉得我们项目的故事应该从那个时候讲起。2020年相遇,2021年相伴,2022年相聚,2023年相向,这是我们支教团的成长历程,也是我们项目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
  支教服务期间,我的导师于军琪教授曾多次与我通电话,除日常问候生活和工作情况外,常常教导我要珍惜在基层锻炼的机会,深入调研,发扬建大精神,为社会多做贡献。老师的话一直回响在我的耳旁。支教结束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与学校双创办的杨才兴老师交流时谈到想把支教经历转换为双创成果时,杨老师提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那便是“西北联大”。说它熟悉是因为在支教服务地我便对西北联大有了一定的了解,当时还作为主题教育给支教地孩子们分享过西北联大的故事。
  在和杨老师进一步探讨之后,我有了初步的思路,眼下最紧要的是组建一支队伍实地走访西北联大旧址,查阅大量的资料,着手准备工作。那和谁组队合适呢?我想到了支教团的战友们。在支教的一年里,我们不仅收获了友情,丰富了人生经验,并肩成长,更重要的是我们曾亲身感受到教育给人们带去了爱与希望。结合我们自身的经历更能领会到教育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所以我们搭档再合适不过,大家一拍即合。此外,考虑到竞赛的专业性,我们还联系了两名建筑学院和两名艺术学院的同学,分别负责旧址保护和宣传工作,在队伍架构清晰、人员分工明确的良好开端下,我们便开启了重走联大路的征程。
  自调研西北联大以来,我们团队共搜集文献资料10万余字,深入陕西省内政府单位、渊源高校及学校旧址,实地采访旧址周边人群和长期从事西北联大研究的一线工作者。在实地调研过程中,我们越追溯,越能感受到中华民族教育抗战之路的不易与坚定;越深入,越触动于联大师生献身西北教育事业建设的孤勇与无畏。我们仍还记得在法商学院旧址前,文保员杨启明老师语饱含深情地感慨道:“西北联大师生报效祖国、刻苦学习的精神,对于城固人民,对于城固的莘莘学子都有很大影响!”我们忘不了在参加省赛和国赛前队友们挑灯奋战、一次次解决困难后的欢呼雀跃。
  八十五年征程波澜壮阔,八十五年初心历久弥坚。联大师生所表现出的民族精神、创业精神、奉献精神值得代代青年学子铭记于心。然而,在进行了大量的调研之后,我们也发现,西北联大精神传承也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理论研究不完善、蕴含精神宣传不足、传播范围小、方式少,需要适应新的时代挑战和现实需求。基于此,我们团队着力创新传承路径,完成调研报告1份,提出“文物+‘文保、文学、文旅’”一体化传承模式;依托团中央研究生支教团专项计划,面向多种群体,开展主题交流活动50余次;设计文创产品25款,累计发放宣传册8000余份;发表论文1篇;设计旧址保护方案1份;撰写实践感悟40余篇;搭建新媒体宣传平台2个。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认可,团队受邀参加第十二届“西北联大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论坛”并作主题分享。
  实践证明,我们的努力是值得的,在今年刚刚结束的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我们团队所做的项目“遇见西北联大:一场跨越八十五年的时空对话——基于汉中市城固县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旧址的调研”一举获得赛事最高奖项,西北联大的名字也因为我们的努力为更多人所知晓。
  “读书不忘爱国,爱国不忘读书。”当年西北联大师生在隆隆的炮火声中,在强大的报国意志下艰苦求学,所守护的教育火种的光辉,映照着八十五年后在明亮课桌前的我们。今天,我们重拾这段历史,是对抗战更好的纪念,是对教育强国建设更加深刻的理解,更是对民族复兴使命更为自觉的担当!
  青年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用立志、强信、锻韧来深刻回答“青年何为”的时代之问,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的事业中,用实际行动深刻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文/曹文强)


版权所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