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3版
发布日期:
苦练内功 追求卓越 努力成为振兴建大的“大先生”
——在第二届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2023年7月17日)
◇党委书记 朱晓渭
各位青年教师,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学校第二届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主要任务是,深入推进构建学校“11445”发展新格局,狠抓“人才跃升工程”,大力实施“学术拔尖人才梯队建设规划”,促进优秀青年人才快速成长。首先,我代表学校党委,向为学校发展辛勤付出的全体建大教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向克服困难、冒着酷暑、踊跃报名参加第二届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各位青年教师表示亲切的问候!
  举办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是我们着眼学校人才队伍建设实际,着眼学校长远发展需要,经过认真研究作出的重要决策。因为青年教师是学校人才队伍的主体,在学校发展中是挑重担、挑大梁的,这支队伍的能力素质,决定着建大的今天和未来,决定着我们在激烈的高等教育竞争中能否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而在座的各位,又是主体中的骨干,优秀中的优秀,把大家培养好,就能起到培训一个人、带动一大片的作用。所以,举办这个培训班的意义不言自明,大家要深刻体会学校的良苦用心。去年七月,我们举办了首届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培训班在师资、课程、内容等方面进行了精心设计,培训效果良好,受到了广大青年教师的一致欢迎和好评,在校内外产生了较好反响,为继续深化培训积累了宝贵经验。
  参加本届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的青年教师包括学校高水平学术团队26名成员、基础课教学名师培育计划的33名成员,涵盖了70后、80后、90后各年龄段青年教师,体现了学校“四强”发展战略中“强基础”“强团队”的要求。在本届培训班筹备过程中,教师发展研究院、人事处等部门在总结去年经验的基础上,前往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南开大学、全国高博会等开展了广泛调研,并认真分析研究,对培训方案进行了整体优化,特别是面向全国邀请了学术水平高、教学反响好的名师大家为大家作报告。希望大家珍惜机会、端正心态、认真学习,为自己的学术道路积蓄更多能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强教必先强师,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近年来,学校把人才工作摆在办学治校的突出位置,把“人才跃升”作为构建“11445”发展新格局的五大攻坚工程之一,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前段时间,我们又专门召开了学校人才工作会,制定了人才工作中长期规划,进一步加强了人才工作的顶层设计。学校高度重视青年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健全青年人才培养体系,在省属高校首家建立“准长聘”制度,实施面向青年人才的“圭峰、雁塔、青蓝、育苗”等培育计划,出台高水平人才团队管理办法,为青年人才成长创造了良好环境,青年人才数量不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领军人才不断涌现。去年,冶金学院王文教授、材料学院王艳教授获批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环境学院文刚教授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今年,冶金学院胡平教授通过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公示。另外,环境学院陈荣教授获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建科学院王莹莹教授获准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这是近十年来学校国家级人才的重大突破,也说明我们建大的青年教师队伍是一支实力雄厚、勇于争先、能打胜仗的队伍!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看到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结构还不够优化,全校45周岁以下专职教师124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693人,占55.7%,副高以上职称425人,占34.1%,正高以上职称的教师数86人,仅占6.9%,博士和高级职称比例仍然偏低,领军人才、国家级人才总量偏少;整体学术水平还不够高、标志性成果偏少、影响力不够大;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还不太足,过去两个聘期“躺平”和零业绩的还大有人在。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借此机会,我给参加培训的青年骨干教师提几点希望,与大家共勉。
  一要立大志,努力成为“大先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在去年的培训班上,我专门以《要做就做“大先生”》为题,与参加培训的青年教师作了交流。我理解,大学之大,在于大师之大,在于道德学问之大。作为建大的青年教师,我们要有这样的追求,要做就做“大先生”。“大先生”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但真正做到不容易。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我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大学,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家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是成为“大先生”的根本前提。要有知识分子的价值追求,南宋著名学者胡宏有句名言:“学贵大成,不贵小用。大成者参于天地;小用者谋利计功。”只有立志研究大学问、追求科学真理、造福国家人民,才能够保持定力和韧劲,在名和利面前选择正确的道路,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要有振兴建大的使命担当,并校以来,历代建大人自强不息,力争上游,勇攀高峰,奠定了我们建大的学术地位和学术根基。今天,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理应有更远大的志向和作为,涵养勇立潮头、争当时代弄潮儿的志向和气魄,承担好我们这一代建大人的历史使命,在学校“双一流”建设新征程中交出优异的答卷。
  二要勤学习,苦练内功提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学教师要研究真问题,着眼世界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善于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教师没有学术,教学和科研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要提升教学能力,教学是学校的生命线,也是教师的基本功,要把学术转化为教书育人的能力,要当大学者,要出名著、发论文,还要注重编名教材、上名课。广大青年教师一定要苦练教学基本功,站住讲台、站稳讲台、站好讲台。我们经常说,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想上好课几乎是不可能的。现在知识更新空前加快,过去是十几年一个周期,现在两三年甚至一两年就是一个周期。信息化时代,获取知识、获取信息的渠道十分便捷,有的时候学生掌握的教师都不一定掌握。大家必须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始终处于学习状态,始终站在学术前沿,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要提升科研能力,这也是高校教师的基本功,我在学校人才工作会上讲过这个问题,在今年的党政工研讨会上,还要讲教学和科研的关系。我们学校对科研是非常重视的,并校60余年来,我们贡献了一大批高水平原创性科研成果,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行业科技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今天我特别想强调的是,在创新驱动发展、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背景下,我们的原创性、标志性成果还不够。我们经常讲要攻克“卡脖子”技术,但实事求是地讲,我们学校在攻克“卡脖子”技术方面,有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太少,国家和地方重大工程我们的参与度也远远不够。学校组建26个高水平科研团队,就是要培养青年科技人才,推动重大成果产出。大家要积极融入团队,找准定位,凝练方向,协同作战,勇闯科研无人区,勇于做第一等的题目。我们的老校长徐德龙院士曾说过:“第一口螃蟹不好吃,但是必须吃,只有这样,中国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他创立的高固气比悬浮预热预分解理论,使中国人第一次站在了引领世界水泥技术的制高点。大家要牢记前辈教诲,继承前辈遗志,创造我们今天的辉煌。要开阔学术视野,最关键的是走出去,就是我经常讲的“跳出建大看建大”“爬到圭峰山顶看建大”。近年来,大家基本形成一个共识,就是社会走在了大学前面,很多原始创新、技术革新乃至基础理论创新,都发端于科研院所和企业,发端于生产实践一线,这对大学提出了严峻挑战。我们要大力实施教师“走出去”学习提升计划,组织教师到一流大学、行业龙头企业、生产科研一线、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去学习取经、开阔视野、增长才干。
  三要讲奉献,埋头苦干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要肯奉献,教师的人格魅力、职业魅力就在于奉献。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经常举理学院潘鼎坤老师的例子,他90岁高龄还坚持给学生讲高等数学、讲唐诗宋词,去世前特意嘱咐家人:“不要发布消息,不要给组织添麻烦,不要举行任何形式的悼念活动,把骨灰撒到终南山上。”真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潘老师头上没有国家级人才帽子,也没有其他鲜亮的头衔,但是在建大人心中,他就是一座巍巍高山,就是我们心中的“大先生”。要能吃苦,爱因斯坦说:“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做学问就要有甘坐冷板凳的精神,把认准的事情坚持做下去,不达目的不罢休,作出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实绩。我们的原校长王树声教授,立志构建中国本土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历时12年编著完成《中国城市人居环境历史图典》,填补了城乡规划研究领域的空白。他去年在第一期培训班上给青年骨干教师作报告,其中讲到了这个问题,要完成这套书面临的任务极其艰巨复杂,要从浩如烟海的典籍中收集、梳理、分析、提炼,同时还没有专门的经费,有人劝他申请课题,他担心申请怕被别人知道我们在搞原创性的东西,自己想办法解决了经费。我们今天反复讲学校资源有限,老实讲能给大家的支持也是有限的,这就需要我们发扬吃苦精神,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利用有限的资源办大事。要顾大局,我们都是建大的一员,建大好了,我们每个人才能好。大家要把小我融入大我,坚持个人利益服从团队利益,团队利益服从学院利益,学院利益服从学校利益,凝聚起一心为公、争创一流的强大真能量。
  四要严师德,为人师表做示范。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的回信指出:“好老师要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真正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要守好底线,包括政治的底线、学术的底线、廉洁的底线等,这些都是不能逾越和触碰的。近几年,高校这方面的问题广受社会诟病,有的教师公开发表不当言论,有的教师搞学术造假,有的教师搞科研腐败,有的教师和学生搞不正当关系,诸如此类,严重损害了高等教育和高校教师形象,大家一定要引以为戒。这方面,学校的态度是坚决的、一贯的,对违背师德的人和事,依纪依规从严处理,绝不姑息,不能让一个老鼠坏了一锅汤!要优良教风,这几年我们一直在抓学风,一定意义上讲,学风问题的根源还在教风。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专家反馈意见中,明确指出我们教风存在的问题,有的教师备课不认真、照本宣科,有的教师教学内容陈旧、脱离时代、脱离前沿,有的教师满足于完成课时量,课堂管理不严格,对学生态度冷漠,等等。这要引起大家的高度警惕,教学是个良心活,相比制度约束,教师的职业责任感、使命感更为重要。教师的本职工作就是教学,我们吃的就是教学的饭,大家的事业编都是教师编制,所以不能忘记自己的本职,要上好每一堂课、改好每一篇论文、指导好每一个学生,以高水平教学培养一代又一代优秀学生。
  各位青年教师,你们是建大人才队伍的中坚力量,承载着建大的未来,承载着建大的梦想,希望大家秉持“学术立校、自强报国”的办学理念,崇尚学术、追求卓越、求真务实、苦练内功,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素质,努力成为振兴建大的“大先生”,在学校高质量发展和“双一流”建设征程中书写精彩的“教育人生”!

版权所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