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8版
发布日期:
秦砖汉瓦韵,两岸中国情
◇赵奕同
  4月20日,来自宝岛台湾世新大学的副校长李功勤教授与世新大学两岸事务处主任林雪贞莅临我校中国传统瓦作博物馆参访交流。我作为讲解员,有幸为二位教授提供了讲解服务,他们的风度也深深感染了我,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了这片瓦只当的历史价值。
  片瓦只当,溯古照今,连通两岸的历史情怀。瓦作艺术魅力从先秦延续到明清,又从明清传承至今,历史源远而又赓续不绝,其意义绝不仅仅是对于古代技艺的简单复现,更代表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之中文明的传承与发展。正如历史学家科林伍德所言:“历史事件乃是人类心灵活动的表现。历史学家研究历史事件时,则必须研究人们是在怎么想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传统工艺可能已经被新型的生产工具所取代,更有一些技艺(诸如青掍)留在了属于它的年代。但我们感叹白云苍狗,无物永驻的同时,也应当看到那属于一个民族的永恒的精神力量,在秦国的铭文板瓦之上镌刻的不仅仅是工匠的姓名与籍贯,更是那种“物勒工名,以考其诚”的对于产品质量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而在侯忠的墓志铭中,我们当然可以感受到那种“寂思入微,公输无以施其妙”的匠心独运。当我给二位来自宝岛台湾的教授讲解时,他们对于瓦作馆所展出的文物给予了高度评价,不断在表达自己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怀。在参观过程中,李功勤教授不时深情回忆其在唐史学习之中对于汉韵唐风的心驰神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看到建筑学院学子绘制的“唐长安城图”与“唐东都洛阳城图”时,李功勤先生注视许久,认真地将唐代的一百零八坊读了下来。在滚滚历史长河面前,海峡两岸的情怀在这片三秦厚土之上得以水乳交融,这是文物的价值,更是时代与情怀的魅力。在这里,中国传统瓦作亦成为连通两岸的桥梁,而本次参观,亦成为两岸在这条“瓦作之桥”上的一次美好牵手。
  参观结束后,来宾们对中国传统瓦作博物馆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临行之时,我们特意邀请李教授以签名的形式为讲解队同学留下了自己的勉励。这也许就是历史文物与传统技艺的价值所在吧,它所凝聚的是属于它那个时代的时代精神,也终将与其他的文物共同孕育出属于中华民族独特而又光耀古今的民族精神与中华文明。这些文物不仅仅是我们与历史对话的平台,也是所谓“瓦作故事”的继续讲述和两岸人民血浓于水的鲜明体现。

版权所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