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4版
发布日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3年工作要点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学校发展的关键之年。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学术立校、自强报国”的办学理念,坚持“崇尚学术、追求卓越、求真务实、苦练内功”的基本思路,聚焦“双一流”建设,深入推进落实“11445”发展新格局建设任务,加快建设国际知名国内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一、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
  1.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员覆盖抓好学习培训,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师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实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深入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出一批有深度、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教材,组织思政课教师分专题、成系列解读。结合各学科专业知识,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机融入专业教学。
   2.召开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第十二次党代会是学校在发展的新征程上、在“双一流”建设的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学校长远发展意义重大。要坚持标准、严格程序,严密稳妥做好“两委”委员酝酿和代表选举,完成各分党委换届,为召开党代会做好组织准备。充分征求广大党员和干部师生意见,做好报告起草工作,描绘发展愿景,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
  3.加强宣传思想和意识形态工作。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充分发挥校院两级理论学习中心组示范引领作用,坚持用以促学、学以致用,切实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事业发展。落实教职工和学生理论学习制度,抓好干部师生理论武装。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教材、课堂、讲座、报告及媒体平台等阵地管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动权。完善舆情监测、研判、处置工作机制,提升舆论引导和舆情处置水平。发挥学校融媒体矩阵作用,深化外宣内涵建设,加大国际宣传力度,讲好新时代建大改革发展奋进故事。
   4.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立德树人“千问千答”工程,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坚持“五育并举”,完善“十大”育人体系,着力打造富有建大特色的“大思政课”品牌。实施思政队伍能力提升计划,建强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常态化开展“大练兵”活动。高水平建设陕西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频共振,选树一批示范课程、教学名师、教学团队。做好国家级课程思政建设项目推荐申报。深化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增强学生体质,培养终身体育爱好。加强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推动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健全文化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提升美育水平。落实“八五”普法规划,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加强国防教育,提升军训水平。持续实施优良学风建设行动计划,常抓不懈培育优良学风。
  5.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党委常委会“第一议题”制度,坚决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省委决策部署。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提高重大事项决策水平。落实学院党组织会议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规范议事决策程序。优化干部成长路径,健全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常态化工作机制,用好各级各类各年龄段干部。有序推进干部轮岗交流,拓宽干部锻炼途径,做好处级岗位干部补充,持续优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结构。做好任期届满二级单位领导班子换届工作。扎实组织开展“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锤炼履职尽责、干事创业的过硬本领、过硬作风。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注重在重大实践考验中辨别高下、区分优劣,强化“三项机制”运用,推动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加强干部培训基地建设,加大干部培训力度,提升干部政治素养和管理水平。
  6.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落实高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完善党建工作体系,分类指导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深化推进新时代党建“双创”,做好第四批全国全省党建“双创”项目培育申报,发挥“双创”示范引领作用,打造党建特色品牌。开展党员组织关系管理专项清查整顿行动,推动党员管理规范化。开展党务工作干部专项培训,召开党建工作经验交流会,提升抓党建能力水平。做好任期届满的基层党组织换届工作。召开“七一”表彰大会,评选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
  7.做好统战和群团工作。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建言献策和参政议政职能。加强党外知识分子队伍建设,注重培养使用党外干部。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持续开展抵御和防范宗教渗透工作。深化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研究生会等群团组织改革和建设,召开第七届教代会暨第十三届工代会,召开第十一次团代会,引导师生积极参与学校治理。发挥“老教授协会”作用,认真听取老同志意见建议。
  8.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和十四届省纪委二次全会精神,坚持严的基调不动摇,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推动“两个责任”和“一岗双责”落到实处。强化政治监督,深化政治生态分析研判,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实做细日常监督,紧盯关键环节和“关键少数”,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聚焦权力集中、资金密集的重点领域,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加大案件查办力度。深入推进清廉学校建设,加强警示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坚持开展纪律教育学习宣传月活动,创建学校廉洁教育基地。巩固拓展巡视巡察审计整改成果,深入推进校内巡察,强化内部审计监督。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精神,扎实开展“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巩固拓展作风建设专项行动成果,驰而不息纠正“四风”,不断优化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
  9.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深入实施“文化铸魂工程”,丰富建大精神内涵,完善大学文化体系,推进文化赋能,激励全体建大人爱校荣校强校。加强校风、校训、校歌、办学理念、办学思路等文化标识规划和建设,提高大学文化显示度。举办全国性高水平文化艺术展览展演活动,提升大学文化影响力。实施建大荣誉制度,深化推进“体育运动红旗院”精神传承行动,开展评选表彰,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推动全校见贤思齐、争做先锋。实施学术繁荣计划,营造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科学研究氛围,开展多层次、多类型学术交流活动,打造有影响的学术交流平台。提高学报等学术刊物质量,打造名刊名栏。加强学术道德建设,杜绝学术不端。加强草堂校区文化场馆、文化景观建设,浓厚大学文化氛围。常态化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
  10.服务乡村振兴。落实“双百工程”任务,发挥学校学科专业和人才优势,培育精准帮扶典型项目,建立成果转化平台,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组织开展以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深入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
  二、全力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11.深化综合改革。根据“建筑科技”学科链群发展需要,优化调整学院学科布局。实施分类指导,推进重心下移,深化“示范学院”创建,夯实学院办学主体责任。持续加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力度,高标准推进未来技术学院建设。调整优化学校机构设置,提升机关工作效能和服务保障水平。优化学术治理体系,修订《学术委员会章程》,完善学术委员会运行机制,强化学院教授委员会作用。深化基层学术组织改革,探索建立有利于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型学术组织。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修订教师职称评审、人才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延退等管理办法。修订绩效工资实施办法,更好发挥绩效的激励导向作用。落实法治工作台账任务,让学校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加强资产经营公司建设,巩固校属企业改革成果。积极推进华清学院转设,完成举办者变更。完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加强督查督办,确保重点任务按期推进、落实落地。
   12.推进合作共建。紧密对接国家实施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攻坚行动,积极争取相关政策支持。深化“省部部”共建,推动共建协议落实落地。加快推进校企合作,深化落实与中建、中铝、中铁等大型企业战略合作协议。筹备成立黄河流域建筑科技创新联盟,联合组建山西研究院、青海研究院等地方研究院,充分发挥我校在“两高一疆”“一河一城”的地域和行业优势。加强继续教育改革,提升继续教育服务学校发展的能力。拓宽筹资渠道,设立专项基金,提高捐赠水平。召开校友工作大会,完善校友工作体系,推进双向融合发展,建好“两个建大”。
  13.建设一流本科。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不断巩固本科教育教学中心地位。扎实做好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迎评工作,查漏补缺,巩固提高,确保高质量通过。深化“新工科”“新文科”建设,持续推进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按照专业学科链群理念,构建跨学院、跨专业的“建筑科技”通识教育体系,抓好相关课程和教材建设。推进本科专业优化调整,做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申请和自评工作。全面启动实施“三百计划”,推动学校名课程、名教材建设和名师培养形成规模、形成体系、形成范式。做好第三批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和建设工作。扩大“强基计划”覆盖面,深化基础课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深入实施毕业成果质量提升计划,严格落实教育部、陕西省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抽检制度。加强标志性教育教学成果培育,密切跟踪国家教学成果奖评审,做好省级教学成果奖推荐申报,力争实现新突破。做好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第五届陕西省课堂教学创新大赛培育工作。构建本科教学质量监测核心指标库,完善本科教学常态化监测机制。
   14.加强“双创”内涵建设。深入实施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计划,推进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试点开设创新创业微专业,开展创新创业师资培训,设立创新创业专项研究实践课题,推进“课赛一体化”,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做好省级创新创业特色示范课程和实践基地建设申报。改革大创项目建设管理,优化各级各类竞赛组织,狠抓相关竞赛的薄弱环节,备战“互联网+”和“挑战杯”大赛。
  15.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持续深入推进研究生教育“质量建设年”专项行动,加强关键培养环节专项检查评估,开展质量建设学院重点督查。持续实施“导师能力提升计划”,丰富健全导师培训体系,遴选一批优秀在岗导师赴清华大学进行高级研修培训。修订研究生导师岗位管理办法,推进实施导师团队建设,推动导师个体培养向导师团队培养转变。加强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开展研究生精品课程、优秀教材、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及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深化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全面落实“双导师”制,提高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实施“优秀论文提升计划”,修订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标准、优博(硕)学位论文评选与管理办法,加大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国家一级学会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培育申报力度,支持优博论文出版专著,扩大学校学术声誉和影响力。举办“建筑科技”研究生国际学术论坛,拓宽学术视野,培养创新能力。
  16.提高招生就业水平。深化本科招生制度改革,积极构建适应新高考的招生工作体系,动态调整招生计划,稳定招生规模,优化生源结构。实施“研究生生源质量提升计划”,推进导师团队招生,实施工程类博士项目制招生。夯实就业工作责任,发挥行业优势,强化就业主渠道,主动开拓就业市场,强化精准指导服务,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17.推进一流学科建设。深度分析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对照学科评估体系,全面强化学科内涵建设,推进“四+”转型,推动交叉融合,不断优化“建筑科技”学科链群。实施一流学科建设计划,启动新一轮一流学科建设,按照“高峰学科、高原学科、特色学科”三个层次,优化调整各学科目标任务,完善内部建设机制,加强过程管理,开展年度体检,支持各学科在不同层次争创一流。加大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培养力度,遴选新一期学科学术带头人。开展学科带头人及骨干培训,拓展学术视野,提升学术水平。整合资源、凝练方向、突出特色、深入论证,扎实做好新一轮博士点增列工作,力争实现新突破。全力推进ESI工程学入选1‰进程,争取生物与生物化学进入前1%。举办“建筑科技”学科交叉论坛。
  18.不断壮大人才队伍。加强人才强校战略的顶层设计,制定实施学校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召开学校人才工作会议。完善引才体制机制,提高学院引才积极性主动性,完成年度120人引才目标。推进高水平学术团队建设,组织团队年度验收,遴选交叉学科和科技转化型团队,培育人文社会科学团队。制定领军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强化高层次人才自主培养,以人才项目促人才成长。实施优秀师资研修计划,选派青年领军人才到本领域院士团队深造学习、年轻骨干教师到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和国家相关部委交流提高。持续开展青年教师培训和师资博士后培养。开展基础课教师“大练兵”活动,加强转岗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培训。强化典型引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19.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推进“三项改革”综合试点,不断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挖掘优势潜力,深化产学研合作,争取全年科研经费总额保持在6亿元以上。获准国家级项目100项以上,获准国家级人才项目1项以上。成立工作专班,加大工作力度,力争获批绿色建筑全国重点实验室。精心筹划申报建设新文科实验室、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国家级平台,力争获准省部级以上平台3—5个。加强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培育申报,力争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项以上,省部级一等以上奖励10—15项。加强交叉创新研究院建设,布局筹建环境医学与健康人居研究院、城镇智能感知研究院等交叉研究机构。积极融入秦创原建设,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做强做大校办产业,提高学校社会服务能力和社会影响力。发挥陕西快响小组分中心平台作用,加强与军工单位的联系,积极参与承担军工项目。做好保密工作。策划丝路沿线和“两高一疆、一河一城”区域系列学术论坛、科研成果展等活动。编制丝路国际建筑科技发展蓝皮书。
  20.加快国际化办学步伐。召开丝路国际建筑科技大会,成立“丝路国际建筑科技大学联盟”,提升学校国际学术影响力。承办“2023年丝绸之路城市绿色发展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高校的合作与交流。积极组织申报重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力争获批1—2项。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和高端外专项目,力争获准2—3项。有序恢复师生线下国际学术活动,争取师生出境参加学术活动与线下国际会议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实施“干部海外学习提升计划”,组织一批院长、学术处室负责人到国外高校学习交流。做好安德学院办学延期报批工作,推进与南澳大学在博士生联合培养、本科生“3+2”培养、联合科研等领域的合作,充分发挥中外合作办学的平台效应。积极申报中外合作办学新项目。
  三、全面提升服务保障能力
  21.强化公共服务保障。坚持开源节流,坚持过“紧日子”“苦日子”,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完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以高质量审计促进学校治理科学化规范化。推进智慧校园建设,统筹规划“绿色数据中心”,以核心业务协同为基础,全面推进流程再造,加强渠道共联和数据共享,实现一网通办,完成教室智能化改造项目二期建设,提升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优化资源配置,探索公房配置新模式,提升公房资源使用效率。做好“银校合作”专项经费设备购置工作,强化实验资源开放共享。完善草堂校区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未来学习中心”,提升图书馆育人功能。提升档案资源利用水平,建设智慧档案馆。
  22.加快校园基本建设。全力推进草堂校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报批工作,力争启动新项目建设。完成雁塔校区工程设计实训大楼后续工程,今年上半年交付使用。启动草堂校区学生宿舍、环境楼、土木楼方案设计及建设工作。完成草堂校区主田径场及地下人防车库工程的竣工验收及移交工作。完成草堂校区室外中水管网工程(Ⅱ期)及绿化工程项目。积极跟进草堂校区入河排污口申报审批。完成草堂校区水保方案的编制和备案工作。深化节约型校园建设,开展雨水收集、新能源应用改造,申报创建国家级“绿色校园”。
  23.大力推进民生工程。建立学校发展与收入增长联动机制,稳步提高教职工收入。高质量完成教室和学生公寓环境提升等工程,大力推进多层住宅电梯加装,改善师生学习生活条件。加强校园交通管理,挖掘停车资源,解决校园停车难、停车乱问题。加强对离退休老同志的关心关爱。启动草堂校区校医院建设,改善师生就医条件,提高健康服务水平。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和困难教职工帮扶工作。启动草堂校区“职工之家”建设。完成幼儿园二期教学楼扩建和示范园复验,完成省级示范高中省级评估,不断提升中小幼办学水平。
  24.全力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完善稳定安全工作机制,整合各类工作机构,夯实稳定安全工作责任,优化校园综合治理体系,提升校园治理现代化水平。深化“平安校园”创建,做好省级“平安校园”复审工作。加强公共卫生、食品安全、消防交通、实验室等安全基础能力建设,常态化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改。落实落细新冠疫情防控“乙类乙管”要求,优化防控方案,做好医疗物资储备,完善诊疗机制,统筹做好校园常见传染病防治,全力守护师生健康。

版权所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